中國食品網

世行中國局局長:食品安全是中國“減貧”的重要著力點

   2015-06-15 中國經濟網3620
核心提示:2015年6月15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主辦,中國食品藥品國際交流中心和中國經濟網承辦的2015年國際食品安全會議在北京舉

    2015年6月15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主辦,中國食品藥品國際交流中心和中國經濟網承辦的2015年國際食品安全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食品安全 國際共治”。圖為世界銀行中國、蒙古、韓國局局長郝福滿(Bert Hofman)代表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qū)副行長阿克塞爾·馮·托森伯格致辭。中國經濟網 王澤彪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5日訊(記者 勾雅文)6月15日,2015年國際食品安全會議在北京舉行。世界銀行中國、蒙古、韓國局局長郝福滿(Bert Hofman)在代表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qū)副行長阿克塞爾·馮·托森伯格致辭時指出,中國大多數(shù)的食品都是由小自耕農生產的,食品安全如果做得好,小自耕農就會從中受益。食品安全對中國來說是實現(xiàn)減貧和共同繁榮的重要著力點。

    對于食品安全與實現(xiàn)減貧之間的邏輯關系,郝福滿給以奶業(yè)為例進行了解釋。他表示,如果中國的奶制品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中國的中產階級就不再需要花那么多錢購買進口奶,這既能增加中國奶農收入,又能讓中國消費者受惠。

    郝福滿認為,在政策轉變的過程中,中國還應該注意環(huán)境的保護、污染的控制,以及農業(yè)和食品加工體系的現(xiàn)代化等問題。同時,中國食品安全的解決方案必須要非常具體,也必須要適應中國的現(xiàn)實,并且要從中國內部的措施中組織起來。

    如今,隨著中國城鎮(zhèn)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國消費者對高價值的加工食品的需求更加旺盛。郝福滿指出,食品安全需要各國政府私營部門、公共部門和整個供應鏈中的相關人士進行合作,中國作為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也需要積極參與到國際合作之中。

    據(jù)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中國在食品安全政策策略轉變的過程中已經與世界銀行展開了多方位的合作。郝福滿也表示,世界銀行非常重視與中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他說:“世界銀行致力于與中國政府進行合作,幫助中國實現(xiàn)更好的食品系統(tǒng),能夠為中國提供安全和富有營養(yǎng)的食品,并且把中國的體系納入到全球的食品體系當中。”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