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元宵佳節(jié)吃元宵 美味健康都不能少

   2017-02-09 今晚報4680
核心提示:  建議一:減少主食攝入量  如果吃湯圓和元宵,一定要相應減少主食的數(shù)量。一般來說,3個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當于1兩碗米飯所
  建議一:減少主食攝入量
 
  如果吃湯圓和元宵,一定要相應減少主食的數(shù)量。一般來說,3個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當于1兩碗米飯所用的米。而且米飯、饅頭是幾乎沒有脂肪的,元宵或湯圓餡料中的油脂甚至比糖還要多。芝麻花生、堅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餡的油脂,總量可真是相當可觀。每一個元宵或湯圓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油脂,吃3個元宵或湯圓,就相當于吃1盤炒菜的油。
 
  建議二:優(yōu)選果仁、芝麻、豆沙等餡料湯圓
 
  如果吃湯圓,當餐或當日一定要少吃點油。否則,過多的脂肪和熱量是不可避免的。餡料中也有些好東西,那就是芝麻、花生和各種堅果仁,還有豆沙。堅果類原料營養(yǎng)價值較高,豆沙也含不少蛋白質(zhì)和礦物質(zhì)。相比之下,巧克力餡的營養(yǎng)價值最低。其中很可能放的是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味的香料,所謂奶油餡的湯圓也有類似的問題。至于咸肉餡的湯圓,油脂更多,可取之處很少。
 
  建議三:元宵比湯圓更難消化
 
  元宵和湯圓略有不同,元宵用干粉滾制而成,餡較小,粉較多,煮出來很實在,又容易硬心。而湯圓是用糯米燙揉后的濕粉包成,通常餡較大,煮出來柔軟細膩。本來糯米粉就黏膩難化,就淀粉消化角度來說,元宵比湯圓更難一些;但對于消化脂肪有困難的人來說,湯圓更麻煩一些。
 
  建議四:湯圓趁熱吃免傷胃
 
  如果吃湯圓,最好是熱著吃,冷后更難消化。湯圓柔軟,要吃得慢一點,避免燙傷,也要避免油脂過多難消化。吃元宵的時候要細細地嚼,以免胃里不舒服。
 
  吃湯圓前可以服用一些鹽藻,鹽藻中豐富的礦物質(zhì)、維生素、蛋白質(zhì)、多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是維護腸功能重要的營養(yǎng)素。鹽藻中的微量元素鋅可改善小腸上皮細胞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吸收,缺乏鋅導致腸道黏膜黏液的屏障功能降低,小腸黏膜的免疫防御能力減弱,黏膜黏液對病原微生物的清潔作用和交聯(lián)作用下降;鹽藻中的維生素A與腸上皮細胞增殖相關(guān);鹽藻中的維生素C、E具有抗氧化作用,減少自由基對腸黏膜的氧化損傷;鹽藻富含蛋白質(zhì),它是細胞的基礎(chǔ)性物質(zhì),可以促進腸黏膜的生長;鹽藻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腸黏膜細胞及腸道上皮細胞具有保護作用;鹽藻中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
 
  建議五:無糖湯圓并非“無糖”
 
  很多糖尿病人對無糖湯圓感興趣,覺得沒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其實,無糖并不意味著低熱量,也不意味著低血糖反應。因為湯圓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還要快,與白糖相差無幾。哪怕沒有加糖,吃它也一樣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且,里面沒有糖不等于少放油,那么多的飽和脂肪酸,甚至還有反式脂肪酸,也不利于控制血脂。
 
  糖友盡量還是別吃湯圓了,如果非要吃,一定少吃,并且在吃之前服用一些鹽藻,鹽藻可以起到平穩(wěn)血糖的作用。因為高血糖伴隨著脂糖代謝紊亂,會在體內(nèi)產(chǎn)生大量酸性物質(zhì),增加肝臟和腎臟負擔,破壞體內(nèi)酸堿平衡,影響體內(nèi)胰島素活性。日本醫(yī)學研究表明人體,人體PH值下降0.1個單位,胰島素活性將下降30%?,F(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鹽藻素具有迅速調(diào)節(jié)機體酸堿平衡的作用,其作用機理十分復雜。鹽藻素中的大量礦物質(zhì)、氨基酸、維生素等可調(diào)節(jié)細胞酸堿平衡,為細胞提供中性或者弱堿性的生存環(huán)境,令胰島細胞更具活力。
 
  建議六:吃湯圓的時候注意搭配
 
  為了控制血糖和血脂,宜用低脂高纖維的食物來配合它,比如豆類食物、蔬菜類食物、菌類和藻類食物,都是上好的選擇。比如鹽藻,既解油膩又保健。鹽藻富含9順式β-胡蘿卜素,溶解血液中的膽固醇,降低血脂,防止血栓形成,可以清理和擴充血管,防止動脈硬化,預防高血壓。同時,β-胡蘿卜素可通過調(diào)節(jié)脂肪代謝,降低過氧化脂質(zhì),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對改善心肌與腦組織有積極的作用。此外,鹽藻中富含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如蛋白質(zhì)、維生素C、鈣等,可以有效補充細胞能量,幫助恢復血管彈通順暢,從而改善高血壓。
 
  另外,吃湯圓的時候,要減少炒菜,多選涼拌、清燉、清炒和蒸煮等烹調(diào)方法,盡量控制一天中的總脂肪數(shù)量。紅燒肉、酥點、油炸食品之類油大的東西最好改日再吃。這樣,節(jié)日美食和健康生活就可兼得。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quán)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