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此生終老溫柔,白云不羨仙鄉(xiāng)”。1704年,59歲的洪昇結(jié)束了坎坷漂泊的一生,在烏鎮(zhèn)酒醉后乘馬車落水而亡?;蛟S,那一刻,他看到了夢里溫柔。
時光悠悠300載,人們或許記不住他那《長生殿》里的愛恨別離,但卻記住了“南國湯溝酒、開壇十里香”,這個寫入各種考題的隨性之作。
讓我們回到1680年,洪昇35歲,與妻客居京城,窮困潦倒,賣文為生。這一年,洪昇的父親被發(fā)配邊疆,母親也被責令同行。聽到這個消息,洪昇光著腳嚎嚎大哭。經(jīng)過十幾日的日夜兼程,穿山過河、踏過三千里地,終于回到杭州,見上了父母一面。
好在,父母“會逢恩赦免”。但經(jīng)過這一變故,洪昇父母的生活也沒有了保障,本已拮據(jù)的洪昇又負擔起贍養(yǎng)的責任。
“多年遙負米,辛苦踏京塵”,自此后,洪昇多次返鄉(xiāng)探望父母,屢屢奔波于北京、杭州之間。飄零奔波的生活,使洪昇身心疲憊,感受到難言的痛苦。在詩里,他反復(fù)寫到自己的這一份悲楚:“妻子長安親舊國,年年北往復(fù)南征”,“北往南歸兩行淚,誰能分寄大江流”。
在這一次次的南渡北歸中,洪昇路過了湯溝鎮(zhèn)。凄苦的心情遇到了醇甜的湯溝酒,那兩句流傳人間的“南國湯溝酒、開壇十里香”便噴涌而來。那時,他定沉醉在這美酒之中,忘卻了身后煩惱凄楚。正如同他59歲那年,在曹寅府上觀看完自己的《長生殿》被全本排演后那樣的興奮與滿足。
(湯溝酒業(yè)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wù)部頒發(fā)“中華老字號”)
湯溝,位于連云港灌南縣,古屬海西諸侯國,釀酒歷史可追溯到北宋年間。據(jù)《海州志》記載,當時,山西釀酒名師黃玉生惹上官司遭追殺,逃難至湯溝,在當?shù)赜忻奈娜藴P录抑写蚬?。他見?zhèn)上有一鱉狀池塘,氣涌縈繞,便在塘邊挖一口井,取水釀酒,芳香濃郁,此井得名“香泉”。福新公也被后人稱為湯溝釀酒產(chǎn)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
自此后,湯溝酒延綿幾個朝代,形成了中國酒業(yè)的一個重鎮(zhèn)。到明末清初,湯溝鎮(zhèn)有“玉生”、“香泉”、“天泉”等糟坊30多家,達到鼎盛。
在洪昇之后幾年,他的同行、《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再次探究“桃花曲”,更題詞“湯溝傳奇水土,美酒絕世風華”,自此,湯溝酒更加譽滿天下,萬古流芳。
悠悠300載白駒過隙,斯人已去,湯溝長存。作為江蘇四大名酒之一的湯溝,在新時代再次煥發(fā)生機。
(湯溝酒業(yè)湯溝酒釀造工藝獲得江蘇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湯溝酒業(yè)產(chǎn)品湯溝國藏)
1985年6月,加拿大籍華人王霍生博士品嘗了湯溝酒之后,題贈“祖國家鄉(xiāng)酒,四海盡知香。”一個僑居異國30多年的人,不僅眷戀著故土,還念念不忘家鄉(xiāng)的美酒。
而譽滿全球的、著名書法家、詩人啟功,在品飲湯溝前還有言在先,“聲明不寫”,可三杯酒下肚,便揮毫寫下:“一啜湯溝釀,千秋骨尚香。遙知東???,日夜醉斯川”和“嘉賓未飲已醰醰,況復(fù)天漿出灌南。今夕老饕欣一飽,不徒過癮且療饞”的美好詩篇。
當代文豪、書法鑒定權(quán)威、北京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徐幫達更是手續(xù)了“陶然共一酌,好是醉為鄉(xiāng)”兩句,把洪昇的詩作給完善起來。
從洪昇到孔尚任,從啟功到徐幫達,湯溝見證著歷史、融入了歷史。“萬載香泉天造化,千年湯溝凝風雅。舊糟創(chuàng)開新曲部,老樹盛吐迎春花。事不避難志不易,獨上高峰望天涯。仙醴釀成天上露,香風醉倒萬里霞。”正如江蘇湯溝兩相和酒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繼平詩作所言,在新的時代,湯溝人事不避難,讓湯溝酒穿越了歷史的天空,讓人們體驗到了古今一法的經(jīng)典享受。
“南國湯溝酒、開壇十里香。”洪昇飲著酒、念叨著詩,消失在滾滾紅塵之中,“終老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