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徐英俊 林宏 吳磊 近日,有消費者舉報稱,在市場上購買的熟大棗吃起來香甜可口,但吃后發(fā)澀微苦,疑是經過加工催熟的大棗。棲霞市工商局接到舉報后,立即組織力量對市場上銷售的大棗進行調查,通過明察暗訪、消費跟蹤等方式,在轄區(qū)一平房內查獲一生棗加工窩點,現(xiàn)場查扣生大棗17箱,并沒收加工工具,此外,對加工者進行了說服教育,責令其停止生產。至此,熟大棗的真實面目浮出水面。
原來,又澀又苦的生大棗經熱水燙20分鐘,冷卻后再經甜蜜素浸泡,青綠色的大棗不久就會變成通紅香脆的"熟大棗".但此類經催熟的大棗不僅口感不自然,而且容易變質腐爛,若甜蜜素添加過量的話還會對人體的肝臟和神經系統(tǒng)造成損害,特別是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老人、孕婦、小孩,危害更明顯。
棲霞市工商局提醒消費者:目前大棗還未到大規(guī)模成熟期,因此在購買棗時,可以先舔一下,泡過水的棗子外皮通常是甜的,另外泡過水的大棗保存期短,如果買回去的大棗很快腐壞,就可能是買到了"催熟棗",遇到此類情況消費者可以撥打12315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