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歐洲首位兩院院士孫大文:在食品領域造福人類

   2013-04-03 中國食品網(wǎng)中食網(wǎng)3020

  3月30日晚,由鳳凰衛(wèi)視、中新社等媒體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2-2013”在北京大學舉行,百余名資深媒體人推選出本年度身處新聞大事件核心、在不同領域成就卓著、對世界具影響力并受全世界關注的10余位杰出華人,分別頒授“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和“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愛爾蘭皇家科學院、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兩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友孫大文榮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孫大文于上世紀80年代在華南理工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是新中國最早自己培養(yǎng)的博士之一?,F(xiàn)任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食品和生物系統(tǒng)工程教授,在生物系統(tǒng)工程及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頗有造詣。2010年、2011年,因在學術領域的突出貢獻,孫大文當選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及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成為歐洲歷史上首位當選兩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

  昨日,南方日報記者在他的母校華南理工大學采訪了他。

  ●南方日報記者 陳超 統(tǒng)籌 林旭娜 黃揚華

  潮州之子堅定選擇走科研之路

  作為土生土長的潮州孩子,孫大文在獲獎感言中首先感謝了父母,“爸爸媽媽一生經(jīng)歷過無數(shù)的艱辛,在我事業(yè)剛剛起步時,他們卻過早地去世了。我無限緬懷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

  而對母校華南理工大學,孫大文的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我很感謝我的母校華南理工大學,我在華工讀了本科、碩士和博士。十年寒窗為我后來的科研打下堅實的基礎。”

  孫大文出生于廣東潮州,父母都是教師。他從小便被告知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只有真正掌握一項本領,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下去。”孫大文說,父親經(jīng)常這樣告誡他。

  1978年,孫大文考入華南工學院(今華南理工大學)塑料機械及加工專業(yè),本科畢業(yè)之后留校攻讀碩士,研究方向為高聚物流變工程。1985年,碩士畢業(yè)的孫大文迎來人生重要的抉擇。在“下海潮”的時代背景下,孫大文決定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

  讀博期間,孫大文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的7篇論文全部被SCI收錄。

  華人院士攀食品冷凍技術高峰

  作為國際著名的食品科學工程專家,孫大文引領著這個領域的世界水平。

  “熱加工后的熟肉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通過微生物快速繁殖溫度帶,從而保證衛(wèi)生和營養(yǎng)。”歐洲食品安全條例要求在2.5小時內從74℃冷卻至10℃以下,但使用常規(guī)的冷卻方法一般需要15個小時。孫大文首次采用了真空冷卻方法,可在1.5小時內將其冷卻到標準溫度。歐盟為此投入了100萬歐元,對這項技術進行工業(yè)化成果轉化。

  比薩是歐洲人喜愛的食品,但大量的比薩餅僅靠肉眼檢測,費時費力。孫大文提出了一種圖像分割算法,這個計算機視覺系統(tǒng)對青椒、火腿、番茄醬等數(shù)十種配料的識別準確率達95%以上。英國著名的《新科學家》雜志也報道了這一成就。

  孫大文還首次研究出一種全新的用大豆蛋白等研制成的可食用涂膜溶液,對水果和蔬菜進行涂膜保鮮,可明顯延長產品的貨架期。這種包裝膜無色無味、透明并且可食用,只需要將果蔬產品在包裝溶液中泡浸一下即可完成,不會對產品外觀及質量產生任何影響。這為當前食品包裝技術向高效率高環(huán)保的方向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技術經(jīng)《新科學家》雜志報道后,再次引起了工業(yè)界的高度重視,被視為食品包裝技術的一次革命。

  1995年,孫大文結束了近5年的顛簸,在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謀得教職,也是第一位在該校獲得永久教職的華人。當時,孫大文已篤定地將自己的研究方向專注于食品工業(yè)。1997年,孫大文申請到愛爾蘭農業(yè)部的兩個項目,組建了自己的實驗室,也擁有了自己的研究團隊。此后十幾年間,孫大文在食品冷卻保鮮、食品快速檢測、食品加工過程的優(yōu)化控制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

  今日,孫大文在計算機視覺、真空冷卻和CFD模擬等方面的論文已經(jīng)成為其他研究者的經(jīng)典參考文獻。根據(jù)湯森路透集團出版發(fā)行的有關全球農業(yè)科學家排名,全球共有2000多名“被引用次數(shù)最多的科學家”進入農業(yè)科學專業(yè)領域前1%,其中孫大文教授多年來一直名列前茅,穩(wěn)居百強之列。

  回報祖國挖掘有潛力學生深造

  “我有10年的時間接受的是中國高等教育。這些年來,我一直對中國、對母校懷著感恩之心,所以也盡量利用自己在海外積累的經(jīng)驗、技術和成果,為祖國學子做點什么。”孫大文說。

  在愛爾蘭執(zhí)教期間,孫大文經(jīng)常放棄休假的機會回國講學,并與同行探討食品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fā),挖掘有潛力的學生到國外深造。他指導的中國學生有3人獲得了“國家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孫大文還與母校華南理工大學共建研究基地,聯(lián)手共同開拓冷凍科技新課題。2011年,孫大文入選廣東省“領軍人才”。

  2012年11月,由孫大文擔任技術與管理委員會主任的“華南理工大學—美的微波食品聯(lián)合研究中心”成立。今年1月8日,孫大文在美的集團設立我國首家微波食品研究領域的院士工作站,填補了國內此領域的空白。

  對于自己回饋母校、回饋祖國所做的這些事情,孫大文說,這是受父母以及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他們教會了自己要時刻有感恩之心。

  關注食安建議加強監(jiān)管和處罰

  作為一名在食品快速檢測方面頗有研究的學者,孫大文對于中國食品安全也有自己專業(yè)的見解。

  “中國目前的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問題不在于加工技術或檢測技術,而是監(jiān)管和處罰。”孫大文認為,中國有很多食品安全問題是因為監(jiān)管不到位而引起的,所以必須加強監(jiān)管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讓監(jiān)管部門能全心全意地、盡心盡責地做好監(jiān)管工作。

  “在歐洲,即使是手工作坊似的小車間,工作人員進去都要換衣服、登記,這在中國幾乎無法做到。”孫大文說,國外監(jiān)管方面的很多經(jīng)驗值得中國借鑒。

  在對待違規(guī)、違法企業(yè)方面,孫大文認為目前處罰力度不夠。“他們的違法成本太低,應該加大處罰力度,提高他們的違法成本。”

  對于國內的大型食品企業(yè),孫大文建議他們要盡到應有的社會責任心。一旦出現(xiàn)問題產品,該下架的下架,該召回的召回,該銷毀的銷毀,第一時間公布相關信息,而不是采取所謂“危機公關”手段,風頭過后問題產品繼續(xù)流通。

  ■杰出貢獻

  超聲波控制食品冰晶

  冷凍食品里面的冰晶要很細小,冰晶長大就會破壞食品的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控制冰晶,使其細微并且均勻分布,冷凍食品的質量就能得到保持。孫大文摒棄傳統(tǒng)做法,用超聲波控制冰晶,加速了食品冷凍過程并減小冰晶尺寸。

  食品真空冷卻技術

  熟肉須在最短時間內通過微生物快速繁殖溫度帶,從而保證衛(wèi)生和營養(yǎng)。歐洲食品安全條例要求在2.5小時內從74℃冷卻至10℃以下,但常規(guī)冷卻方法一般需要15個小時。孫大文首次采用了真空冷卻方法,可在1.5小時內將其冷卻到標準溫度。歐盟為此投入了100萬歐元,對這項技術進行工業(yè)化成果轉化。

  可食用保鮮涂膜溶液

  孫大文還首次研究出一種全新的用大豆蛋白等研制成的可食用涂膜溶液,對水果和蔬菜進行涂膜保鮮,可明顯延長產品的貨架期。這種包裝膜無色無味、透明并且可食用,只需要將果蔬產品在包裝溶液中泡浸一下即可完成,不會對產品外觀及質量產生任何影響。這為當前食品包裝技術向高效率高環(huán)保的方向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