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張磊:風險交流有助公眾科學理解食品安全風險信息

   2014-03-28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2800
核心提示:上海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jiān)察處副處長張磊在27日召開的食品安全標準與風險管理國際研討會上表示,目前,公眾對于食品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jiān)察處副處長張磊在27日召開的“食品安全標準風險管理國際研討會”上表示,目前,公眾對于食品相關事件的安全風險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相關部門應該加強風險交流制度建設、擴寬風險交流渠道方式、提高風險交流的工作能力。

    張磊表示,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公眾的食品安全感受與食品的安全狀況密不可分,也與公眾對各類食品安全風險因素的了解認知程度密切相關,尤其是在當前中國的食品安全管理中。

    目前,公眾對于食品相關事件的安全風險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如染色饅頭、摻假羊肉、食品添加劑、食品污染物等。因此,張磊表示,開展風險交流有利于公眾科學理解食品安全風險信息,有利于公眾理解實施的風險管理措施,能夠提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據(jù)張磊介紹,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nóng)業(yè)組織(FAO)認為,食品安全分析是一種可以有效改善食品安全狀況的工具,風險分析框架由風險管理、風險評估和風險交流三部分構成。

    提到風險交流存在的困難和挑戰(zhàn)時,張磊表示,首先是媒體方面的問題。他表示,有的媒體根據(jù)自身理解轉述專業(yè)信息時容易出現(xiàn)偏差,使得公眾的解讀和專家的原意相差甚遠;個別記者夸大其詞、斷章取義,甚至制造所謂的“食品安全問題”,如“紙餡包子”等假新聞。

    其詞,在于政府方面。張磊表示,在目前食品安全環(huán)境下,政府部門對于信息披露相當慎重,擔心造成負面影響,將風險交流等同于食品安全科普宣傳,缺乏應急情況下有效開展風險交流的機制。

    第三,在于公眾方面。當前,公眾對食品安全高度敏感,認知狀況有待引導提高,并且對食品領域新技術、新問題普遍存在疑慮。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