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五點半左右我在逛街,看到水果攤上有人在買藍莓果和橄欖果,我就問他價錢,他說10塊錢一斤。”吳女士是陜西人,平時在遼寧路上班,跟大多數(shù)女孩子一樣,平時里愛吃零食和水果,昨天逛街時,偶然間發(fā)現(xiàn)水果攤來了新鮮貨,這可得嘗嘗。
吳女士說,她看到旁邊這個綠綠的果子感覺挺美的,嘗了嘗有種酸酸的味道,問賣家這是什么,他說是橄欖果。橄欖果,這名字挺新鮮,到底是啥滋味?吳女士決定嘗嘗鮮,果斷的要了一斤,可等到付錢時,出狀況了。
“我付給了他100塊錢,我以為他會給我找錢,結果就沒找,他說錢正好,說1兩是10塊錢,我就挺郁悶的。我說我要不了那么多,給我五兩就行了,他就找我了50塊錢。”
吳女士記得,當時攤主明明說的是10塊錢一斤,怎么轉眼就變成了一兩?稱水果,誰會按兩賣?雖說心里頭憋了一肚子火,可是怕節(jié)外生枝,吳女士也就忍了,只要水果好吃,50塊錢也值了。只是,事情遠沒有她想的那么簡單。
記者發(fā)現(xiàn),這些水果的外表是綠色的,顏色通透,湊近了能聞到一股濃郁的香氣,口感咬上去,很有韌性,確實跟一般的水果不同,這些小東西,到底是不是橄欖果,吳女士心里犯起了嘀咕。
任何水果里面都有核,但是這個橄欖果沒有,吳女士就怕它是用其他東西做的,吃了對身體不好。
為了弄清楚這些果子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橄欖果,吳女士上網(wǎng)查詢了一下,發(fā)覺外觀上確實差別很大,橄欖果主要生長在南方,九十月份是成熟期,十一月份是采摘的最佳時期,現(xiàn)在壓根就不是吃橄欖果的時候。隨后,吳女士又去附近的零食店里,買了一些橄欖果干。然后找來兩個杯子,裝進兩杯水,分別把兩種果子切開,放進杯子里。
經(jīng)過10分鐘的浸泡,在小攤上買的橄欖果顏色開始泛白,水也變的渾濁,而另外一杯顏色變化不大。隨后記者到附近的幾家商場打聽,希望能從銷售人員那里得到答案。
幾位做了多年水果生意的攤主都表示,對這樣的果子很陌生,有的連見都沒見過。采訪中,也有市民表示,這種稀奇的果子,他們曾經(jīng)也嘗過鮮。“海泊河早市就有賣的,就是人工的做的,不是天然的,這些人賣了一份兩份趕快就走了。”
吳女士說,事后自己再去那個小攤找,發(fā)現(xiàn)買橄欖果的人,已經(jīng)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