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張先生向本報反映,他在南屯蔬菜市場買了一箱豆角,回家后打開發(fā)現(xiàn),其中居然“藏”著一個大塑料瓶子,瓶內(nèi)還裝滿了清水。張先生認為,菜販子此舉有“偷梁換柱”之嫌。就此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蔬菜箱中放水瓶,幾乎是蔬菜流通行業(yè)中的統(tǒng)一行為,其基本作用是為蔬菜保鮮,只是對于水瓶大小多少,在從業(yè)者中有不同說法。
水瓶1.5公斤重
張先生介紹,幾天前他到南屯蔬菜市場買了一箱豆角。當時豆角用泡沫箱裝著,全封閉,張先生沒有刻意查看,花80元買了一箱。張先生回到家中打開這箱豆角,看到薄薄的一層保鮮膜將豆角包裹著。然而,當他翻看豆角時,卻在豆角中摸到一個圓柱形物品,抽出看,是一個用報紙包著的飲料瓶,瓶內(nèi)居然裝滿了水。張先生說:“上秤一稱,這瓶水居然有1.5公斤重。”盡管買豆角時價錢是以箱論,并不稱重,但張先生依然認為商販這種做法不厚道,甚至有欺詐消費者的嫌疑。
水瓶不奇怪
對此現(xiàn)象,記者首先走訪了我市一些菜市場,向蔬菜攤販進行了解。在興華南小區(qū)菜市場,一名女攤販介紹,蔬菜中放水瓶對攤販們而言,早已司空見慣。這名攤主說:“這樣做是為了降低泡沫箱中的溫度,達到保鮮作用。”對于存放水瓶能否被視為欺詐,她說:“誰知道呢?我沒想過,我只負責賣菜,進菜是老公的事情,但總覺得這東西占地方,瓶子出現(xiàn)了,菜就少了唄!”
之后,記者又在興華北小區(qū)集貿(mào)市場、羊市街集貿(mào)市場等處進行了解。商販們介紹,除去豆角箱子中放水瓶外,在諸如西蘭花、小蔥、油菜、香芹等蔬菜中,都有放水瓶的情況。
對于水瓶與蔬菜價格之間關(guān)系,商販們大都表示沒有細想過。然而,興華北小區(qū)集貿(mào)市場的商販劉先生心中卻有本賬。記者采訪時(12月11日下午),以豆角為例,劉先生翻查當天的進菜單據(jù),上面記錄一箱子豆角為88元。他當場打開一箱豆角,其中果然發(fā)現(xiàn)一個大塑料瓶,上秤稱重,1.35公斤。再將整箱豆角稱重,10公斤稍欠。劉先生說,以整箱10公斤計算,每公斤進價為8.8元,零售價為每公斤10元,其中差價就是他的利潤。那么,這么大一個水瓶,占據(jù)的位置不小,若瓶小些,豆角多些,那么勢必能提高利潤,相應也能降低蔬菜價格,畢竟整箱的價格是相對穩(wěn)定的。
水瓶能保鮮
隨后,記者又到南屯菜市場進行調(diào)查。對此,商戶們表示正常。據(jù)了解,冬季我市的新鮮菜蔬,大都來自西南和華南。由于氣溫低,成箱的蔬菜上車后,外圍必須批一層棉被,以達到保溫作用。同時,在棉被作用下,泡沫箱中的溫度又會升高,因此需要一種物質(zhì)進行“中和”,以達到保鮮作用,水瓶裝水再冰凍后,可以有效解決該問題。
在南屯市場經(jīng)營分銷蔬菜生意多年的孫先生介紹,水瓶出現(xiàn)在整個運銷環(huán)節(jié)的最初階段,就是為了降溫和保鮮。豆角并非加水瓶最多的,在類似香芹等蔬菜箱中,甚至要裝8小瓶冰水。說話間,孫先生打開一箱香芹,果然如他所言,8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平鋪一層,每個重0.65公斤左右。記者問:“減少水瓶多放菜,是不是更實惠?”孫先生不這樣認為:“水瓶少了蔬菜多,價格自然往上提。生意場,誰也不傻,誰肯吃虧?”
就此,記者向省農(nóng)科院蔬菜研究所咨詢,一名姓郭的研究員介紹,目前在蔬菜長距離運輸中,實施降溫保鮮是必須的,比如氮氣廂式降溫,雖然同樣可以達到降溫,但運輸量相對有限,而運輸成本要高許多。所以,目前有效而廉價的保險方式,多是冰水自然降溫。
那么,一箱子蔬菜中究竟配備多少冰水是合理的?行業(yè)人士表示,無準確數(shù)據(jù),因菜而異,視情況而定。
采訪中,記者沒有采訪到一線的菜農(nóng),但從運輸者、分銷者,一直到零售者,人們都覺得水瓶多,蔬菜少,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浪費,因為無形中會增加成本,而這些成本歸根結(jié)底是需要消費者承擔的。
本報記者 申波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