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邵陽6月2日訊(通訊員 賀力平)男子何某喜歡吃干果,但他又不愿意去逛街購物,網購自然是他的頭號選擇。可在網絡上購買干果后,發(fā)現(xiàn)與網站上的宣傳不符,遂要求賣家賠償。6月2日,這起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在邵陽市雙清區(qū)人民法院法官的努力下,幫助消費者維護了自己的權益。
今年4月份,男子何某在網站上看到北京某商貿公司出售的原味、無任何添加劑的“巴西松子”每斤只要65元,且賣家還包郵。何某一口氣購買了40斤,并用支付寶付了款。過了五天,松子到貨了,何某打開后,發(fā)現(xiàn)包裝袋上對松子的說明中有食品添加劑,試吃發(fā)現(xiàn)松子也不是原味。何某遂跟賣家交涉,要求退貨,并提出北京某商貿公司欺騙消費者,應給三倍價格的賠償。而支付寶在何某未確認收貨的情況下,經過合理時間后默認何某確認收貨,將貨款直接支付給了賣方。多次交涉后,北京某商貿公司只同意退貨退款,不同意三倍賠償。何某氣不打一處來,認為商家的行為存在欺詐,決定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他遂到法院咨詢,得知網絡購物合同糾紛可以由買方住所地法院管轄后。何某立即向邵陽市雙清區(qū)法院起訴,要求北京某商貿公司退貨并給予三倍的賠償。
雙清法院立案后,承辦法官考慮到該案原告要求被告賠償?shù)臄?shù)額不是很大,法律關系也簡單,且被告又遠在北京,應訴開庭花銷大,遂通過網絡和電話的方式與被告某商貿公司取得聯(lián)系,并從正反兩方面給被告分析未按約定履行合同的事實和法律關系,分析利弊,奠定了調解基礎。法官又做原告何某思想工作,說明調解結案一來省時省力,二來可以快速維護自己的權益,省去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雙方聽取勸導后,權衡各自利弊,均理性地做出讓步,達成了一致協(xié)議,被告北京某商貿有限公司在收到原告何某退回的貨物之后7日內支付原告貨款及損失共計7200元,該款由被告北京某公司直接匯至原告何某的銀行賬戶內。這起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終于成功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