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朋友們越來越會享受生活了,隔三差五地、以各種名目聚一起吃飯,全不是以前那種到飯店,點一桌海吃湖喝“撮一頓”的“大爺”做派,而是精選一私人會所或干脆到有寬敞房間的朋友家,推出幾位朋友親力親為大展廚藝。從定菜單、到選料配菜,由著他們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潛能,并由著他們身先士卒地下到廚房,體驗一把——煤氣燃起來,有滋有味的生活“炫”起來的感覺。
朋友都身懷絕技、多才多藝,是藝術家也是廚藝大師,不小心露一手,就夠大家鼓掌、點贊的。為了把這眾人參與、自力更生地創(chuàng)造幸福的眾樂樂生活,較為持久地堅持下去,在著名篆刻家、高級發(fā)燒友、又是資深黑茶友的某人倡議下,一個民間的、以“解饞”為名的、松散型的組織悄然誕生,短短兩個月,就紅紅火火地舉行了四次活動,就一個主題,就是盡大家之所能、集團隊之智慧,誓將“解饞”進行到底,滿足大家日益喧囂的舌尖需求。正如發(fā)起人所言:“游心烹小鮮,以解自我饞”,大家的共識就是以欣賞促食欲,在烹飪美的藝術追求中,抵達美的食欲享受。
為此,往日里那些儒雅的篆刻家、畫家、書法家、音樂鑒賞家、音響發(fā)燒友、黑茶友們,這一刻個個變臉,儼然成了烹飪美食的執(zhí)著追求者。一聽召集令,傾巢出動奔走相告,全都饞兮兮,全都摩拳擦掌,然后或施展渾身解數,定要奉獻美味佳肴于朋友面前;或做焦急等待狀,流著哈喇子,期待著與美食有一次大塊朵頤的相遇。
于是,這樣的場景便一再出現:某日,某會所或朋友家中,高檔音響設備正播放著貝多芬、莫扎特而或柴可夫斯基……,音樂繚繞,溫馨彌漫,或舒緩或激越,朋友們有的閑閑地坐,優(yōu)雅地品黑茶、嗑瓜子、吃糖炒栗子;有的在廚房,洗菜切菜,忙得不亦可乎手舞足蹈,關于音樂、器材,關于經典好碟子,關于畫派、書法,關于大畫幅的話題層出不窮,朋友們對于器材、線材、音樂的發(fā)燒,發(fā)燒的感覺、狀態(tài)、癡迷的程度,篆刻家、畫家、書法家對于日常生活中美的撲捉與感悟、執(zhí)著的追求精神,都令人心動心嘆、由衷感懷。朋友們在一起談音樂發(fā)燒、談繪畫、書法、篆刻,談黑茶,生活由此有追求有品質,上檔次,充實又快樂。
場景轉換:開席了,一道道菜依次排開,吃一口富春漓江魚,美味無窮;品一品皇家貴妃雞,滋味濃郁;來一片天堂醬牛肉,又香又軟;喝一口翡翠白玉湯(羊肉湯),想說不愛它都不成。一魚兩吃的川江魚、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白鱗魚,林林總總的這菜那肴,讓在座的美食愛好者們恨不能多長一個胃,這美食太誘人了,這筷子咋能放下。
鏡頭一轉:這一次歡宴是多種素材的匯聚,餐桌上精彩紛呈,素食的美呼之欲出。一蔬一餅,一飲一啄,被大家津津樂道:干椒素雞、香菜豆腐、干椒胡蘿卜、老青島拌菜、海蟄頭伴白菜心、餃瓜餅……,大家吃得忘乎所以贊不絕口,美食聚友情,美味慰朋友,歡聲笑語由此活色生香。今天的廚師對素材的理解與掌控,令人嘆為觀止。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烹炒、煎炸,不是火候的把握,不是食材、佐料、調料的配比,而是吃的學問的考究、營養(yǎng)的升華、美的滋味與文化的純美情懷。
鏡頭又變:今日的精品菜,當之無愧首推:爆炒螺片、熘肝尖、爆炒墨魚花、魚香肉絲、糖醋里脊、油潑鱸魚、拔絲地瓜。一道道菜依次亮相,大家品嘗后,眾口一詞贊不絕口,那真擔得起那個好詞:色香味俱佳。這些菜展示了廚師精湛的廚藝:刀功好,火候好,味道好,色彩好,一句話:功夫到家!其結果,在座的幾位美食愛好者,都悄悄離了席,一溜煙地跑到廚房,現場觀摩偷學廚藝去了。
這豆腐系列也叫絕,拌螺肉、拌鲅魚、蟹香香菇等幾個特色菜,被大家一致叫好。那個竹竿絲,辣炒胡蘿卜,也同樣受歡迎。這松茸,油燜茭白,豌豆苗,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朋友們品佳肴,評色香,品頭論足各抒己見,獲得的又豈止是視覺和胃覺的享受,而是一次次欣賞美、品嘗美的切身體驗。大家為解饞而來,又不單單是為解舌尖之饞,朋友們得以促膝談心、互相交流,解的是人生路上的孤單寂寞之憂,得到的是共享佳肴、分享精神和情感愉悅之歡。每次歡聚品嘗美味已成形式,不經意間就達到了加深友誼、實現心靈溝通之目的,這樣一個人人喜歡的平臺,讓大家自由地享受生活,關注友情、真情,關愛朋友,讓大家活在當下,開心過好每一天的舉措,不點贊都不行。
正是,我們不僅有唐詩宋詞、書法繪畫、京劇藝術等,從手到口、從口到心,僅就點燃爐灶、端起碗筷而言,美食形成的動人篇章,在文化層面也熠熠閃光。你看,大家吃得開心、笑得爽快,從拍手叫好的模樣就知道他們幸福著,美食以無敵的表情征服著他們,一道道美食,就是一首首小詩,美麗著朋友們彩蝶般的日子,品嘗美,仿佛讓大家撞著了蘸滿春光的日子,左採一把綠,右握了一把黃,春風就漾過眾心,小草就裸露生機,平凡的日子就葳蕤青青起來,這時望過去,未來的路都是五彩斑斕的了——
王宏俠,山東省作協會員,有作品發(fā)表于《綠風》《中國文學》《黃河文學》《鴨綠江》《遼河》《淮風》《參花》《詩星界》《潮聲》《燕趙詩刊》《中國詩詞》《山東文學》《山東青年》《晚霞》《齊魯詩刊》《西部作家》《北方作家》《青島文學》等,入選多種年度詩歌、散文選本,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