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市場買菜時你見到過嗎?
“以前就聽說有些商販在魚、蝦快死的時候,加一些東西讓它們又生猛起來。上周去菜市場,真的看到了,檔口的賣家把白色包裝袋里的顆粒狀東西倒進游著魚蝦的水里。”近日,讀者黃女士這樣對記者反映,她擔心商販倒進的白色顆粒狀東西對消費者有害。記者采訪了解到,被倒進水里的顆粒物俗稱“海水晶”,的確會延長海鮮壽命,但它不能直接食用。那么,這種產品目前市場上使用是否普遍?對人體會否造成危害呢?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李光焱 (除署名外)
白色顆粒物
“抖進”水里
黃女士上周去西華路附近的一家菜市場買菜,看見有賣魚、蝦的檔口商販拿出白色包裝袋向水里撒。“包裝袋跟食鹽包裝差不多,商販撕開一個口子‘抖’到水里,不像家里炒菜放鹽,‘抖’了很多進去。”黃女士說,其實她很早前就已經看到過,不過近期聽說有人在快死的魚、蝦中加一些東西,會引起食用者身體受損。
西華路附近有三家菜市場,黃女士還在另一家市場看到有商販撒白色粉末狀物品到水里。因為一直比較擔心,看到后她就從未在這兩家檔口買魚蝦海鮮。“看來撒這些東西,并不是個別的做法。”她說,安全問題令人擔心。
記者隨后走訪這一菜市場,并沒有發(fā)現有商販往水里撒白色物體。廣州黃沙市場經營部副經理林良智告訴記者,一般水產品都會放一些“海水晶”。“外觀像食鹽,主要調節(jié)水的鹽度,讓海鮮生存環(huán)境更像在海水里,活久一些。”
菜市場一名檔口賣家稱,海鮮里放“海水晶”很“常見”。因為從進貨到販賣,每個環(huán)節(jié)海水都會被稀釋,海鮮死得快,加“海水晶”可以讓海鮮活的時間久一些。至于“海水晶”有哪些成分,他表示不知道,“反正大家也用了很久”。
“海水晶”可以“人造海水”
能讓海鮮更鮮活、活得更久的“海水晶”,到底是何方神圣?林良智介紹,海水晶其實是鹽和化工的產物,放在水中可以增加水的咸度。記者通過淘寶找到一個銷售“海水晶”的賣家,其表示“海水晶”主要通過對海水進行蒸發(fā)、離心、濃縮而成,基本保留了海水的主要成分。并且加入微量元素,促進水產品生長。
“把‘海水晶’和自來水兌一下,‘海水’環(huán)境就生成了。”林良智透露,用“海水晶”可以將自來水的咸度調整到5度~20度,模仿淺海及深海的海水咸度,“如果用淡水或咸度不夠的海水暫養(yǎng)海鮮,很快就會‘掛’了。”
記者在淘寶看到,一袋1000g的“海水晶”售價為9.9元。外包裝跟食鹽包裝相似,但有“非食用品”字樣。
既然是海鮮,為什么不直接用海水來養(yǎng),而要用“海水晶”勾兌成假海水?林良智透露,天然海水成本高,對于售價不高產量也低的水產品,用天然海水不劃算。“廣州一級水產品市場多采用伶仃洋的海水,但海水主要用在龍蝦、鮑魚、石斑魚等價值高的海鮮上。而淺海魚蝦等價格低產值低的,就用自來水兌‘海水晶’。”
相比一噸天然海水50~60元,1000g的“海水晶”稀釋5~8度的淺海“海水”,算上自來水的費用,成本低許多。且使用自來水也方便得多。另外,據《悅生活》周刊此前的報道,活海鮮的售價,當然比瀕死或已死的海鮮要貴得多。
如此海鮮對消費者危害有多高?
“(賣家)肯定有用,危害不清楚不敢亂說。”在粵港兩地從事海鮮業(yè)務的Eric告訴記者,如果有海邊新鮮海鮮,肯定好過酒家水養(yǎng)的。但一般消費者不會長期大量吃,影響不大。林良智表示,“海水晶”雖然是工業(yè)化生產,但不屬于工業(yè)鹽。“只要正規(guī)合法商家出售的產品,符合行業(yè)標準,就沒有問題。”他說:“海水晶并不是見不得人的東西。”
記者了解到,“海水晶”目前沒有國家標準,也沒有行業(yè)標準,企業(yè)生產依據“企業(yè)標準”。這不僅不具備強制性,也給不法商販留有空子。業(yè)內人士表示,如果“海水晶”真的是用海水濃縮當然沒有危害,但如果用工業(yè)級原料,如工業(yè)鹽、氯化鎂等混合提煉,長期食用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此類“海水晶”中的鎂鹽對人體神經傳導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產生智力障礙。“海水晶”是否就是工業(yè)鹽制品,市場的說法并不一致。大型市場采購來源相對可靠,標準要求高、安全有保障,但一些小商販使用便宜貨,很難保障其安全。
“海水晶”養(yǎng)過的海鮮口感會發(fā)苦,也沒有天然鮮味。原因是“海水晶”與自來水的稀釋比例很難掌握——這也就是消費者明明買了活蹦亂跳的魚,做熟之后口感不佳的原因。
著名海水魚類養(yǎng)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曾透露,“海水晶”在青島、大連已經出現10年多,用于養(yǎng)殖對人體是沒有什么危害。不過“海水晶”質量有差異,質量不過關的不能使用。
【同期閱讀】
“魚浮靈”也能讓魚“活起來”
“太活躍的魚千萬別買,可能含致癌魚浮靈。”養(yǎng)魚的人和運魚的人,為了不讓魚在出售之前死去,往往在水里加入“魚浮靈”,一方面保住魚的生命,另一方面是為賣更好價錢。
“魚浮靈”是白色粉末狀,與“海水晶”有些類似。央視記者實驗發(fā)現:盆子里的魚奄奄一息,往水里加入一勺魚浮靈后,魚嘴很快張開。隨后,記者加大劑量,奄奄一息的魚,立刻活蹦亂跳。
水產專家介紹,“魚浮靈”的化學名稱是過氧碳酸鈉,俗稱固體雙氧水,遇水會產生大量氧氣,導致水體含氧量迅速飆升,從而讓瀕死魚兒在短時間內活蹦亂跳。用“魚浮靈”增氧,一般在大型水產養(yǎng)殖場中使用,由于成本較高,活魚保鮮一般采用物理方法,如水產市場和超市經??吹降某溲醣迷鲅醯取?/span>
央視報道援引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黎小正的話,用“魚浮靈”來增氧本身沒有問題,但不能排除有些不法商販可能會使用工業(yè)級純度的原料來生產“魚浮靈”。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存在引入重金屬等有害成分的風險,如鉛、砷等重金屬超標,長期使用可能造成人體神經性損傷等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