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兒童節(jié),江中集團憑借一個公益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廣泛討論。視頻主題很簡單:“珍惜餐桌時光,陪孩子好好吃飯”,訴求也很明顯,打入年輕父母群體。
視頻的內容很簡單,一個渴望陪伴的小女孩,父母總是忙于工作或玩手機,忽略了她,在一次幼兒園演講時,說出了一句“爸爸媽媽總是忙很多事,其實我才是他們最大的事”。妙在哪里?如果是從家長角度講出來“孩子才是我最大的事”,這樣很容易引起爭議,而從孩子的口中講出來就是事實,在她的世界里,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從社會現象出發(fā),讓潛在消費者產生共鳴。
從渠道上講,投放了目前流量最大的微信及微博平臺。視頻5月29日上線,30號開始在微信平臺通過心理學家武志紅、張德芬空間、情感專家十點讀書、母嬰大號粥悅悅、垂直賬號健康圈等KOL撰寫深度長文,精準投放給關心親子關系、關注健康的年輕爸媽群體。5月31日,在更加開放的微博平臺,Vista看天下、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藍V從媒體的角度發(fā)表看法,引發(fā)了一場關于不陪孩子吃飯這個社會現象的討論;蘇芩、德卡先生的信箱等情感類超級大V以感性的角度,將#陪孩子好好吃飯#這一話題推上微博熱搜,兒童節(jié)當天,兒科醫(yī)生鮑秀蘭診室背書,大量母嬰類大號跟進轉發(fā),大面積影響目標人群,對品牌進行露出。
簡而言之,就是借勢“六一”兒童節(jié),找到年輕父母群體關心的陪伴孩子問題,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利用媒體、心理學家、母嬰達人等共同將話題炒熱,提醒年輕父母陪孩子吃飯的重要性,喚起他們對兒童裝江中健胃消食片的記憶。
社交媒體的營銷,就是和用戶玩起來,但這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qū),企業(yè)自顧自的帶著大家玩,成為營銷者自己的狂歡。最后品牌呢?產品呢?關聯呢?都沒有體現。像江中集團這樣國民度的企業(yè),只需要在視頻落版時稍加提醒,就可以讓大家想起 。
江中集團此次的營銷,通篇不提一句產品,而是建立了一個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場景。代表著一種生活常態(tài),展現的是社會現象。通過表現生活常態(tài)來取得用戶的認同,以后遇到類似場景,用戶自然而然的聯想到品牌和產品 ,提高了品牌認同感。這無疑是一次社交媒體下的新營銷方式成功的案例,給新形勢下藥企的營銷開辟出一條新道路,值得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