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資深吃貨”汪曾祺眼中的“蒙自過橋米線”

   2018-08-09 中國食品網10960
核心提示:  著名散文家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39年到昆明入讀西南聯大,在滇學習生活了7年,此后又多次故地重游,寫下不少描寫云南美食
  著名散文家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39年到昆明入讀西南聯大,在滇學習生活了7年,此后又多次故地重游,寫下不少描寫云南美食的散文。

 

汪曾祺先生被譽為“作家里最會吃的、廚師里最會寫的”,作為史上最著名的吃貨汪曾祺不惜賣了字典去吃過橋米線成就了一段佳話:1939年秋這位沈從文先生的得意門生在大二那年,有過一次失戀,兩天兩夜不曾起床。好友朱德熙嚇煞,挾一本厚厚的字典,匆匆趕到46號宿舍。“起來,吃早飯去!”見小汪癱睡如泥,朱德熙在門口大喊。于是乎,兩人晃悠出去,賣了字典,各吃了碗一角三分錢的過橋米線——全好了。彼時師生度日清苦。然汪曾祺的吃貨本色,已初露鋒芒。

在一篇名為《米線和餌塊》的文章中,小鍋米線、燜雞米線、鱔魚米線、葉子米線、羊血米線、干燒米線……汪曾祺在文中詳細描寫了多種米線的做法、吃法和特色,可見在昆期間確實吃得不少,也確實非常喜歡這種云南特有的食物。

 

 

對于云南最具特色的“蒙自過橋米線”,汪曾祺有過這樣的描述:“入門坐定,叫過菜,堂倌即在每人面前放一盤生菜;一盤生雞片、腰片、魚片、豬里脊片、宣威火腿片,平鋪盤底,片大,而薄幾如紙;一碗白胚米線。隨即端來一大碗湯……把生片推入湯中,即刻就都熟了;然后把米線、生菜撥入湯碗,就可以吃起來。”汪曾祺盛贊過橋米線:“雞片腰片魚片肉片都極嫩,湯極鮮,真是食品中的尤物。”

“不很餓,吃米線;倘要充腹耐饑,吃餌塊或餌絲。”對于云南特有的另一種食物餌塊,汪曾祺也頗費筆墨,特別是燒餌塊,他這樣寫道:“兩手捏著,邊吃邊走,咸、甜、香、辣,并入饑腸。四十余年,不忘此味。”

 

 

作為中華名小吃”蒙自過橋米線”堪稱“一個人的盛宴”,比臉還大的海碗加上幾十個裝滿食材的小碟子,還沒吃,心里就已經有天下唯我獨尊的快感。蒙自過橋米線分為米線、高湯、拼盤三個主要部分。在這里,米線是基礎、高湯是靈魂,而拼盤輔料則是米線的生命。2009年12月“蒙自過橋米線”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式核準,經過近10年的努力,2015年10月,蒙自過橋米線傳統(tǒng)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了“中華名小吃”稱號,蒙自也被授予“中國過橋米線之鄉(xiāng)”,建有過橋米線博物館。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