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農藥殘留超標罰菜販5萬,然后呢?

   2018-09-13 澎湃新聞6080
核心提示:  據大河客戶端9月11日消息,因所賣的長豆角農藥殘留超標,河南新鄭市龍湖鎮(zhèn)一菜販楊傳有被罰51000元,沒收違法所得120元。新
  據大河客戶端9月11日消息,因所賣的長豆角農藥殘留超標,河南新鄭市龍湖鎮(zhèn)一菜販楊傳有被罰51000元,沒收違法所得120元。新鄭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責令其整改。
 
  食品安全話題,向來牽動公眾神經。對于挑戰(zhàn)底線者依法嚴懲,也一直是主流聲音。不過,對于此次監(jiān)管部門的處理,一些網友表達了不同聲音。
 
  首先,被罰者是蔬菜經銷商,也就是菜販,而非種植者,在整個蔬菜流通環(huán)節(jié)屬于末端。監(jiān)管部門僅處罰經銷商,而不追究農藥殘留超標的根源,對于杜絕市場上出現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有多大震懾力?
 
  第二,罰款之前,是否弄清了超標農藥殘留的來源?究竟是蔬菜種植者所為,還是經營者的問題。如果能證明并非菜販的動作,卻對其處罰,不僅不公平,也放跑了真正的違法者。一個賣菜的小商販,有能力鑒定蔬菜是否農藥殘留超標嗎?
 
  不是說對賣農藥殘留超標蔬菜的老板不該罰,而是說不能止步于罰。弄清農藥殘留超標是在哪一環(huán)節(jié)產生的,明確責任主體,應該是走在處罰前面的步驟。
 
  另外,有人質疑賣了20余斤、價值120元的豆角,卻被罰51000元,是否過重?雖然依據《食品安全法》和《行政處罰法》的相關規(guī)定,這一罰款數額并不出格,但是行政處罰也應當遵循比例原則,做到罰當其過。處罰結果應當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jié)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且《行政處罰法》也規(guī)定,當事人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從報道看,目前未有買菜者投訴,涉事商行也能積極配合監(jiān)管部門的調查,并積極整改。這些,是否符合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的條件?
 
  這絕不是說網友同情賣菜老板——從以往公眾對威脅食品安全者的態(tài)度看,也不可能同情——關鍵是要罰當其過,經得起輿論檢驗。當然,如果監(jiān)管部門能夠拿出更多證據,證明就是菜販明知故犯,為了給蔬菜保鮮而噴灑的農藥,那也需進一步披露清楚。
 
  要從根本上杜絕蔬菜農藥殘留超標,不能僅靠打擊銷售端,更不能把執(zhí)法簡化為罰款。根本的,在于常抓不懈的監(jiān)管,從源頭、流通到終端,把好“全產業(yè)鏈”監(jiān)管關。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