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xiāng)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近日,湖南邵陽隆回縣一小學生把牛奶倒水溝的視頻熱傳。曝光后,校方表示,被倒掉的奶是免費發(fā)的營養(yǎng)餐,天氣冷學生喝不完;學校規(guī)定牛奶不能帶回家,擔心時間長了牛奶會變質、過期,所以才將牛奶倒掉。
事件剛被曝光,網上就出現(xiàn)了不少批評的聲音,認為這些孩子糟踐了食物,辜負了社會的一片好心。甚至有人認為,既然喝不完,這些營養(yǎng)餐就不要給他們了。不過,很快,有網友開始質疑牛奶的質量問題,孩子們倒掉牛奶固然是浪費,但究其原因不是他們的錯。
2011年,國務院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為680個國家試點縣的所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提供每天3塊錢的營養(yǎng)膳食補助,2016年額度增加到4塊錢。與此同時,社會愛心人士也在不斷捐款助力免費午餐計劃,政策和愛心的本意是讓學生們中午能吃上一口熱乎飯,但據“免費午餐”創(chuàng)始人鄧飛反應,很多地方的懶政,把營養(yǎng)餐簡化成了牛奶和雞蛋。
營養(yǎng)餐是免費的,資金由政府和社會愛心人士共同承擔,這一頓簡單的飯菜意味著什么,對于懵懂無知的孩童來說,他們可能并不真正理解。對他們來說,大冷天,牛奶這么冷,不僅影響了口感,甚至吃了后還會拉肚子,既然不能拿回家,那么倒掉似乎也無可厚非。
但是對于成年人來說,這個現(xiàn)象就值得深究。有學者指出,學生們集體將牛奶倒在水溝,這是極不正常的一種情況。這不僅是一種浪費行為,同時對于那些價值觀還沒成長健全的孩子來講,也是一種錯誤的價值引導。
此前,所謂“營養(yǎng)餐”被丟棄、被糟蹋的案例也不在少數(shù)。這些做法,肯定會帶來不良影響,但錯不在孩子。比如,有網友提出:既然冬季牛奶冷、導致孩子難以入口,同時購買微波爐等電加熱工具和高昂電費又令學校難以承受,那就不能試著換種方法?小學的人數(shù)可能不多,所以供給的牛奶數(shù)量也不會很龐大,供應學生奶的廠家能不能區(qū)分夏季奶和冬季奶,冬季奶采用袋裝,然后把袋裝奶放到燒熱水的鍋里,不就可以達到加熱目的?另外,學校為了防止牛奶過期變質,就非得強迫學生不能把牛奶帶回家嗎?為什么不能告知學生和家長有關牛奶保存、食用的注意事項,并允許他們在喝不完的前提下靈活處理?
這幾年,各地對營養(yǎng)餐單一的供應模式有所反思,正如此次隆回縣有關部門所回應的,責成企業(yè)立即整改,提供差異化服務。此前,已有一些地方實行營養(yǎng)餐“冷餐向熱餐”的轉變。只有實現(xiàn)冷向熱的轉變,提供差異化的、優(yōu)質的服務,同時做好生產廠家和學校的細節(jié)對接,才是合理有效供應牛奶等營養(yǎng)餐的關鍵。
改善中小學生營養(yǎng)狀況,關心下一代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既然政府下了決心去做,不妨再多下點功夫和成本,務求將其做得更加完美,更好地惠及農村學生。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國家社會對青少年的拳拳關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