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達能酸奶上海停產:外資食品制造商成本之重

   2011-12-14 21世紀經濟報道 4370
核心提示:  繼雀巢宣布其上海冰淇淋工廠停產后,達能成為又一在滬停產的國際食品企業(yè)。  我們決定暫時停止酸奶的生產,對上海工廠進行
   繼雀巢宣布其上海冰淇淋工廠停產后,達能成為又一在滬停產的國際食品企業(yè)。

  “我們決定暫時停止酸奶的生產,對上海工廠進行重新評估。”12月13日,達能鮮乳制品新聞發(fā)言人徐杰向本報記者證實,達能乳業(yè)已經對其上海的酸奶工廠實施了停工,未來開工的時間還未確定。

  “競爭過于激烈,導致企業(yè)利潤急劇縮水甚至虧本。”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分析認為,這是達能上海工廠停產的根本原因。

  而外資食品企業(yè)接連在中國的經濟“腹地”華東地區(qū)撤離的事實則顯示,隨著中資食品企業(yè)的壯大,新一輪市場整合已經開始。一些外資企業(yè),或也將選擇“撤離”。

  達能酸奶上海停工

  資料顯示,這家在上海的酸奶廠,是達能在全國僅有的兩個酸奶廠之一,主要負責生產“達能”牌乳酸菌飲料。其原屬于妙士乳業(yè),2007年底達能收購了該公司之后,認為其廠房、設備均不達標,并投資高達8億元,對工廠進行了改造。

  有知情人士透露,截至達能公開宣布該工廠停工,達能上海的酸奶工廠,僅僅投產數個月,且并未全部開工。

  達能的這個舉動讓市場感到十分突然。

  “從市場來看,達能在上海的市場占有率依然靠前,但從達能內部的角度來說,達能可能已經頂不住了。”宋亮告訴記者,“達能的撤退是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的選擇。”

  據宋亮透露,近年來,光明、蒙牛等中資乳企大舉進軍高附加值的酸奶,這給了達能巨大的壓力。“為了保證市場地位,達能不得不加入了殘酷的價格戰(zhàn),但卻讓達能的經營開始出現(xiàn)困境,甚至出現(xiàn)了虧本。”

  而在連年的虧本下,達能最終“壯士斷臂”,決心將上海的酸奶廠關閉。

  “我們將繼續(xù)保證‘碧悠酸奶’的供應,這些酸奶將由達能在北京的工廠生產,并通過冷鏈運輸至上海、廣州等地。”徐杰告訴記者,“達能在中國鮮乳制品的策略,并未發(fā)生變化。北京、上海、廣州依然是達能重要的市場。”

  不敵成本之壓

  隨著達能和雀巢的停工,以及百事可樂早先將其裝瓶廠換購給康師傅控股,食品制造企業(yè)在中國地區(qū)的接連“撤退”,均是巧合嗎?

  “近年來,國內食品企業(yè)在資金規(guī)模、成本控制、渠道建設甚至技術上都達到和超過了外資食品企業(yè)。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外資食品企業(yè)在這些領域連連敗退。” 廣州奶協(xié)理事長王丁棉表示,“外資在食品制造領域撤退或者被整合,或將成為一種趨勢。”

  世行相關數據顯示,隨著成本上升,食品飲料行業(yè)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從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農產品價格增長了45%。食品飲料業(yè)生產商將無力承受一直以來的高成本壓力。

  “相比中國的競爭對手,外資食品廠商在拿地、稅收、補貼等政策支持上,并無優(yōu)勢。同時在物流和渠道建設上,也無法做到像中資企業(yè)那樣大面積布局。因此外資食品企業(yè)的成本,普遍要高于中資食品企業(yè)。”宋亮告訴記者,一個顯而易見的案例就是,蒙牛和光明有自己的牧場,他們原奶的收購價格就要比達能低不少。這讓達能在價格戰(zhàn)中,并不占優(yōu)。

  而早些年,達能均與蒙牛以及光明合作生產過酸奶,這又直接導致達能的制造技術以及管理方式不再成為“秘密”。在此消彼長之間,外資食品企業(yè)和中資食品企業(yè)之間競爭的天平,開始向中資食品企業(yè)傾斜。

  “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趨勢,未來食品領域,一些外資食品將繼續(xù)衰退和撤離,最終將有可能成為幾家大型中資企業(yè)寡頭競爭的格局。”王丁棉預測。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