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將吸引20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7000萬人參加,平均每天有40-50萬參觀者。我在開幕前參觀世博園時,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世博會期間,這么多人吃什么?食品安全如何保證?
組織方早就啟動了世博園區(qū)餐飲服務供應商征集工作。征集的餐飲業(yè)包括正餐、快餐、茶餐、美食廣場、咖啡、外賣等。屆時,國內外優(yōu)秀餐飲企業(yè)將入住世博會;食品供應則來自全國各地, 進入世博園或上海的食品,要經(jīng)過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組織的嚴格抽檢。
上海世博會嚴把食品質量關的信號迅速傳遍了全國各地。在山東農村,以往牛販子收牛時,專門挑那些喂“小料”的牛,那樣的牛肚子小,出肉率高,屠宰企業(yè)可以多賺錢。但這次牛販子不收喂“小料”的,因為上海那邊不要含“小料”的牛肉了。以前他們聽牛販子的話偷喂“小料”,今天牛販子又不要這樣的牛了,這樣一來,偷喂“小料”的農民苦不堪言。
“小料”是飼料販子們對臭名昭著的“瘦肉精”的昵稱。廣州等城市出現(xiàn)“瘦肉精”中毒事件后,中國嚴厲打擊“瘦肉精”制售,一些不法商人轉而將人用鹽酸克倫特羅(也稱咳喘素,制作瘦肉精的工業(yè)原粉)直接售給養(yǎng)殖戶。這幾乎是肉牛、肉豬養(yǎng)殖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近年來,我們的項目組帶領農民利用廢棄秸稈養(yǎng)牛,因為不喂“小料”,反而賣不上好價錢。牛販子看到我們養(yǎng)的牛肚子很大,就給你壓價,以14.8元/公斤(活牛)收購;而喂 “小料”的,牛肚子小,脂肪少,瘦肉多,屠宰后利潤空間大,牛販子給出15.6元/公斤的高價。
最近,牛販子拒收 “小料”牛,不是他們良心發(fā)現(xiàn),悔過自新,而是上海世博會食品安全的“高壓線”他們不敢碰。為此,我們希望借外國人來中國開世博會的良機,“瘦肉精”在養(yǎng)殖行業(yè)從此絕跡。
我們開始重視食品安全,往往基于下面兩種情況:一是吃出來問題或人命來,如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毒豬肉、大頭娃娃劣勢奶粉;二是有重大外事活動的時候,如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今年的上海世博會。然而,兩者采取的措施因為沒有從根子上切斷造假利益鏈,風聲松時還會死灰復燃。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兩年后,市場上重現(xiàn)三聚氰胺毒奶粉。
北京奧運會期間,為保障食品安全,國家加強了定點供應奧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yè)的質量安全監(jiān)管。國家質檢總局專門制定了《定點供應奧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yè)質量安全監(jiān)管辦法》,這個辦法包括8方面的監(jiān)管內容,35個食品監(jiān)管細則,可謂考慮問題之細致。“民以食為天”,重大外事活動期間,發(fā)生與食品安全有關的任何事故均會造成不良國際影響。因此,此間重視食品安全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我們更關心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或重大外事活動之后的食品安全監(jiān)管問題。除呼喚食品研制科研人員、企業(yè)加工人員、一線種養(yǎng)殖人員的道德良知外,在隱形利益鏈上做文章,或可取得“釜底抽薪”之功效。以肉產品為例,這條隱形利益鏈是:城市消費者-肉食品市場-屠宰企業(yè)-牲口販子-養(yǎng)殖戶。城市消費者盲目消費光鮮的瘦肉,下游的不法商人就圍繞其特殊需求做文章。從正常生長的牛、豬身上,剔除瘦肉成本高、利潤小,而添加“小料”后,則瘦肉多,利潤大,這樣, “小料”就很難禁止。其實,停止“小料”也不難,消費者購買牛、豬肉時,專挑那些肥肉相間的,含“瘦肉精”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瘦肉精”在中國是明令禁止的,但“瘦肉精”檢查起來難度很大,只能對屠宰前的牲口初步檢驗,并不能全檢。檢驗動物體內的“瘦肉精”費用高達150元一頭,因費用高,只能抽檢;對牛這樣的大型動物檢查費用更高。消費者更沒有能力進行這樣的檢查。
針對利益鏈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建議:國家長期保持食品安全監(jiān)管力度;檢查改在屠宰廠抽查,到養(yǎng)殖戶活畜抽查,從源頭震懾非法添加“瘦肉精”行為;消費者要正確識別健康食品,那些違背自然規(guī)律生長出來的動植物食物如果沒有造假,是不可能生產出來的;養(yǎng)殖戶更要提高警惕,不要為一點蠅頭小利,損人利己,最終害己。要加大對非法食物或非法飼料添加劑的打擊力度,還老百姓一個健康的飲食環(huán)境。
作者簡介: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生態(tài)學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