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1、標本2、標本3(從左至右)第二次浸泡已真相畢露(陳浩 攝)
市場上“染色橙”風波未平,又有了“染色黑芝麻”.昨天下午,讀者陳女士向本報反映,她從市場上買回的散裝黑芝麻“洗了幾遍,水都是墨墨黑的,一些芝麻還由‘黑’變‘白’”.記者調查發(fā)現,對那些過于黑亮的芝麻,市民食用時應多加注意。
連洗6遍仍是黑水
昨天,陳女士在梅隴路虹梅南路處的華輕綜合市場一個攤位前挑選黑芝麻,每500克9元。“黑黑亮亮,十分有光澤,看上去很不錯,我毫不猶豫買了10元錢的芝麻。”陳女士說。
到家后,她準備將黑芝麻與紅豆等混合燒煮,便抓了一把黑芝麻清洗、浸泡。不料,讓人意外的一幕發(fā)生了:放入黑芝麻的水馬上變成了咖啡色,“后來顏色越來越深,半個小時不到,就變成了一碗黑水”.陳女士以為是芝麻自然脫色,便換水再浸泡半小時,結果比第一次洗出的水更黑,“像墨汁一樣”.白碗周圍還出現黑色的印漬,用紙一吸,紙上會吸附出深紅色。如此一連洗了6遍,水還是泛黑。 “有些黑芝麻居然變成了白芝麻。”陳女士驚呆了。
陳女士說,以前她從超市或向農戶買來黑芝麻,也用水浸泡清洗。“一般第一碗水會泡出一些偏黃偏灰的顏色,估計是黑芝麻表面的灰塵和正常掉色,第二碗水就十分清澈了?,F在這種情況從未遇到過。”她懷疑芝麻被人染了色。
3個“標本”分出高下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于梅隴路400號的華輕綜合市場,里面有不少攤位賣各種散裝雜糧,黑芝麻統(tǒng)一售價500克9元。
在一個攤位前,記者以顧客身份挑起了貨。“今年的新芝麻,東北來的,你看,多黑啊,正宗的黑芝麻。”女攤主麻利地根據記者要求稱了5元錢黑芝麻。在另一處攤位,記者又買了5元黑芝麻,男攤主稱他的貨是安徽產的。
為了作一比較,記者又到陜西北路上的華聯(lián)吉買盛長壽店購買了一點散裝黑芝麻,價格翻番,每500克19.8元,產地是河南南陽市。
將黑芝麻以購買的先后順序分為3個“標本”,分別裝入透明的一次性杯子。半小時后,標本1和標本2的杯中,漂浮的黑芝麻顆粒和水渾然一體,像滿杯墨汁;標本3的水顏色呈咖啡色,半透明,芝麻和水界限可辨。
記者將杯中水濾清,進行第二次浸泡。半小時后,標本1和標本2“墨水”較前稍淡,但依舊渾濁不清,一些白芝麻開始“浮出水面”;標本3水質無色透明,杯中芝麻顆顆清晰可見。
【專家說法】
會掉色但不該是墨色
據了解,正常黑芝麻洗過會掉色,是其中的天然色素在起作用,而且越成熟飽滿的黑芝麻用水浸泡后越容易褪色。因為黑芝麻含有一種天然色素,叫做黃酮花色苷類,這種色素的水溶性非常好,被水浸泡過一段時間后,水的顏色就會變成紫色或者偏黑色。“但不應該洗出像墨汁一樣黑的水來,也不應出現洗了多次依舊嚴重‘掉色’的情況。”一名專家告訴記者。
黑芝麻被染色,緣于兩大原因。一是芝麻經“打扮”后,看上去又黑又亮“賣相”好,吸引消費者購買;二是便于原先價格稍低、質量稍次的白芝麻蒙混其中,變相抬高售價。
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芝麻染色技術還處在“原始”階段,染色原料多為一些食用色素或者黑顏料,只是覆蓋了表面,辨別起來并不難,但人吃了肯定不好。
在此提醒消費者,遇到黑得異常的芝麻要慎重購買,最好倒一點水在手心,輕輕搓揉芝麻,手上若留下異樣的顏色就要小心了。食用之前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如果清洗后的水為較濃的紅色或黑色,則基本可斷定是染過色的芝麻。(記者 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