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公安部近期破獲了一起特大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件,涉及14個省的"地溝油"犯罪網(wǎng)絡被摧毀。關于"地溝油"的話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正當衛(wèi)生部全力研究鑒別"地溝油"檢驗方法的時候,一則《中學生發(fā)明簡易識別地溝油》的消息在網(wǎng)上瘋傳的同時也引來廣泛爭議,一個中學生發(fā)明的簡易裝置真能識別地溝油嗎?這種方法有多少科技含量?
其實早在今年4月份就有媒體報道了這條消息:"最近上海的高中生通過半導體制冷片讓地溝油立即分層現(xiàn)出原形。""汪益樂表示,地溝油是動物油與植物油的混合物,二者冰點不同,采用物理方式快速降溫,地溝油就會分層顯形。"
這則舊聞因為最近公安部偵破的一起特大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引發(fā)公眾對食用油的恐慌而再次被拉出水面。網(wǎng)絡用它慣有的語氣和字眼輕易奪得了大家的眼球。
"地溝油生生把孩子逼成了發(fā)明家,上海中學生發(fā)明地溝油鑒別方法:地溝油因反復使用,其中動物油含量高,相比植物油,其黏度冰點不同。普通植物油要零攝氏度,而地溝油在8攝氏度即凝結。將自家購買的食用油放進攝氏8度左右的冰箱,如凝結,即為地溝油。請相互轉(zhuǎn)告吧!"一時間,帖子被網(wǎng)友瘋狂轉(zhuǎn)載。但也不乏冷靜的聲音,知名科普網(wǎng)站果殼網(wǎng)"謠言粉碎機"發(fā)表文章稱,作為一個"檢測方法",它是否靠譜需要考慮兩個問題:其一,有沒有正常的食用油在8℃下凝固?如果有,這樣的正常油就會被"冤枉";其二,有沒有地溝油在8℃下依然不凝固?如果有,就會導致這樣的油"漏網(wǎng)".有網(wǎng)友就質(zhì)疑說,"為什么我家的花生油在8℃情況下也會凝固呢?" "這樣的方法到底科學不科學?"對此,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化學品安全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陳會明認為單靠這種方法鑒別是否地溝油并不太科學。
陳會明:從這個方法它本身上它可以做一個定性,不能做一個非常準確的方法,就是從物理上來講的話跟他溶液里頭所擁有無機鹽的量,和它有機物整體的量、它的溶度是有關系的,而且這個方法要成為一個相對來說定性判定的方法我覺得還需要做一個仔細的論證吧。
目前我國正開展嚴厲打擊地溝油行動,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制定相關檢驗方法。而事實上,"地溝油"檢驗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國內(nèi)外尚未建立科學可行的"地溝油"檢驗方法。根據(jù)2005年10月1日起實施的《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我國食用油全部應檢的理化指標一共有9項。居民日常購買量最大的花生油、大豆油等,只需檢測其中的酸價、過氧化值、浸出油溶劑殘留、總砷、鉛、黃曲霉毒素、苯等6至7項。而按這些檢測標準,地溝油甚至是"合格"的。所以陳會明認為,導致目前我國地溝油流向餐桌的關鍵問題不是是否有檢測方法而是沒有標準。
陳會明:關于這種油判定的標準現(xiàn)在有一些問題,沒有一個具體規(guī)范指標的標準,這也是個最大的問題。工業(yè)用的話要保證它絕對是個工業(yè)用途或者是這樣一個用途的渠道,這個渠道也沒有很好的建立,所以說我覺得問題在這里,就是沒有一個指標的標準,另外一個就是這個渠道不是很好。
陳會明認為,如果不給地溝油尋找更多合理的用途,即使檢測方法再簡單也無法真正杜絕地溝油流向餐桌,當年的三聚氰胺就是前車之鑒。
記者:所以你覺得它不是檢測方法有沒有的問題?
陳會明:不是檢測方法的問題我覺得是我們對于地溝油現(xiàn)在其實還沒有一個嚴格的指標標準,然后我們對食用油的標準,只是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一些指標體系,這個指標體系對地溝油進行簡單加工以后就能滿足你這個指標,理論上它就可以按照你國家的規(guī)定按照你的標準就可以作為食用油,它不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