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日本修改食品衛(wèi)生法用意何在

   2002-11-13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15220

日本厚生勞動省8日提出了食品衛(wèi)生法修正案框架。表面上看,這一做法是為了保障食品安全,但實質上則是為了保護本國利益,限制外國農產品進口。此間分析家認為,這一修正案一旦獲得批準成為法律,將對外國農產品的進口產生巨大影響。

今年以來,從牛肉身份證到農產品身份證,日本出臺的一系列措施都給外國農產品的進口帶來了不好的消息。因為這些措施,名義上是為了食品安全,實質上是為了保護本國農產品。一系列措施推行之前,廉價外國農產品進口猛增,日本本國農民利益受到沖擊,然而現(xiàn)在日本國產牛肉等的銷量大增,外國農產品對日本的沖擊力已相對減小。

在這一基礎上,日本試圖用法律形式把現(xiàn)行成功做法加以固定和強化。新提出的修正案規(guī)定,含有未設殘留標準農藥等進口農產品一律禁止流通,危險減肥食品采取臨時禁止銷售措施,強化進口農產品檢查制度等。具體修正案將于明年提交國會。這對外國農產品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首先,按照現(xiàn)有標準,日本已設殘留標準的農藥共有229種。由于標準過嚴,外國農產品過關不易,不少被拒之門外。然而,這畢竟有章可循,外國菜農如果高度注意蔬菜安全生產,依然可以通過日本日益狹窄的綠色通道。問題是,食品安全法修正案增加了一些不確定因素,讓人難以把握。按照規(guī)定,如果外國農產品中發(fā)現(xiàn)未設殘留標準的農藥,不管含量多少,對人體有無危害,一律禁止流通。這就意味著,即使產品農藥殘留完全合乎標準也可能被淘汰出局。

其次,外國農產品的價格優(yōu)勢將進一步喪失。外國農產品之所以能和日本農產品競爭,主要不是質量上占優(yōu)勢,而是因為勞動力廉價,生產成本低,在價格上有絕對優(yōu)勢,因而受到日本消費者的歡迎。而食品安全法修正案強化農產品檢查制度,迫使為了打開銷路的外國農產品增加檢查費用,生產成本相對提高,進而削弱對日本農產品的競爭力。

再次,進一步打擊日本農產品進口商。按照現(xiàn)有規(guī)定,如果進口農產品檢查不過關,會被退回原地,進口商最多受一些經濟損失。食品安全法強化安檢之后,除進口商要自己把關之外,還要設立公益法人,由政府和民間機構參與,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農產品退回賺不到錢不說,還要處以巨額罰款,追究法律責任,這無疑進一步增大進口商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農產品進口商肯定會大量減少,外國農產品進入日本將失去橋梁。

食品衛(wèi)生法修正案的出臺,意味著外國農產品要想打入日本市場,必須更加小心謹慎,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出現(xiàn)疏漏。此間分析家認為,盡管這一修正案暫時保護了日本農產品生產者的利益,但是有損于日本與其他國家在這一領域的正常貿易關系,也有損于日本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從長期看,這種做法并不利于提高日本本國農產品的競爭力。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