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兒小娃兒你別饞,過了臘八是三十晚。臘八粥喝一碗兒,噼里啪啦鞭炮響。”哼著那昝子(那時候)小把戲(小娃兒)們唱的“臘八歌”,轉(zhuǎn)眼又到“臘八節(jié)”了。
喝一碗兒由各種五谷雜糧熬成的粥,就開始過年的倒計時了。也就意味著從這天起,春節(jié)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年味也越濃了。
“臘八”,是農(nóng)歷臘月里頭的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民間俗叫“臘八節(jié)”。那么,臘八粥里擱(放)些什么東西呢?其實,各個地方的臘八粥內(nèi)容都不相同。老南京人家煮臘八粥時,通常習(xí)慣在粥里擱些蓮子、花生、紅棗、紅豆、蕓豆、香粟、白果、百合等。
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那昝子,糧食計劃供應(yīng)緊張,每天吃粥是家常便飯的事,而且每家的粥都熬得很稀,清湯寡水的,喝(吃)起來,一吹“三條溝”(形容很稀的樣子)。尤其是我們小把戲,那時最怕吃粥了,不但填不飽肚皮,又不熬餓(時間不長就餓了),兩堂課不到,肚子里就開始“鬧革命”(餓肚子)了。但唯有每年盼吃的臘八粥,卻百吃不厭。每逢臘八快要臨近,母親就早早備好了各種原材料,那時沒有燃?xì)夂碗娖?,燒煮臘八粥時,費(fèi)時費(fèi)事。要把不容易煮爛的豆類和干果等,先用水泡發(fā)一夜,第二天,再將不同的原料按先后順序倒進(jìn)鍋里,先用缸缸灶(一種燒柴禾的灶)大火燒開,然后再用煤爐小火慢慢熬煮,一般沒得(沒有)兩三個小時,根本煮不好。
臘八粥熬到快熟時,只聞見滿房間飄香,煮好后的臘八粥,黏稠潤滑。那時,吃上一碗兒香噴噴、熱乎乎的臘八粥,那才叫煞(解)饞呢,既滋養(yǎng)又御寒。
臘八到了,別忘吃碗兒臘八粥哦。 戴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