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海都網記者 鄭靚) “天竺馬蹄蔬果珍,蟄泥出水潔無塵”中說的馬蹄,又叫荸薺。每到春節(jié)前夕,荸薺也迎來了銷售旺季。
昨日,正在福州龍峰市場小攤上挑選荸薺的市民林依姆告訴記者,她的丈夫是湖北人,在當地,荸薺又叫“備齊”,有“年貨都備齊了”的意思。所以,荸薺一直是林依姆家年貨清單上重要的一項。
雖然每年11月份就有荸薺上市,但林依姆說,荸薺要像紅薯一樣,經過“冬藏”這道關,才會變得更好吃,“而買回家的荸薺,也要放陽臺上晾幾天,待其外表有皺紋后,不僅更好剝皮,不知道為什么吃起來也更甜。”
對此,高級農藝師鄭承根說,為了抵抗寒冷,荸薺會將自身淀粉類的物質轉化成糖分,這原本是蔬菜的一種自我保護、適應環(huán)境的本能反應,卻讓它的味道變得更美妙。不過,他提醒市民,荸薺生長于水田中,很容易感染水中常見的寄生蟲,所以如果要生食,一定要充分浸泡后洗干凈,“寄生蟲主要是聚集在皮上,所以最好別用牙齒啃皮。”
臨近春節(jié)的荸薺不僅更好吃,價格也更實惠。龍峰市場賣荸薺的小販吳先生說,不剝皮的6元一斤,剝皮的10元一斤,比剛上市時要便宜一兩元錢,一天賣十幾斤不成問題。
建陽市水吉鎮(zhèn)市頭村的荸薺種植戶徐先生說,他每年都種三四畝地,畝產量約有1500公斤。“荸薺大小不均,大中小果一般是三三開,一等果約占三成多,收購價在每公斤12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