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胡老師鴨梨山大,就因為寫了好多內幕,說了好多真話。
有要求撤稿滴,有要告胡老師滴,有不跟胡老師做生意滴,還有的說要斷絕關系......
胡老師呢,51哪里也沒去,呆在家想了一整天,就想一個問題:俺該寫什么樣的文章?
是和大多數公眾號一樣,寫大話、空話之類的廢話?還是直接抄襲人家的搞偽原創(chuàng)?
是干巴巴的寫些規(guī)律,編寫邏輯忽悠,還是把真實的案例,自己的感悟寫出來?
哎呦,胡老師還得混農業(yè)圈吶,還得靠這圈子吃飯呢。同時呢,每每想到很多親跟我說:胡老師,您的文章時我每天早餐前的必讀。
真滴矛盾,彷徨,干貨呢還得繼續(xù)寫,只是為了混圈子,人名、公司名、具體的數字什么滴可能會加以修飾哦。
嗯,胡老師好像記起來什么,奶奶的,訂了一個特產8個月還沒到貨呢,這是咋回事呢?

看到了吧,2014年9月訂單,到現(xiàn)在還是待發(fā)貨!
這是為什么呢?
原因很簡單,這個網站早在2014年6月份就停止運營了,胡老師9月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不相信,于是呢就親自下了個訂單,居然能支付,于是胡老師呢,就等呀等呀等......
親,是否您也想把自己家鄉(xiāng)的土特產賣到全世界?
是否您也一直想通過電商的模式去賣?
是否您也想整合產地直供土特產資源,自己只負責賣?
是否您也被政府忽悠說做電商有補貼?
......
咦,咋跟這個一樣一樣的做法呢?

這個區(qū)域特產電商跟您想做滴一樣一樣,結果呢,2年燒了1300萬,企業(yè)的900萬+政府的400萬
怎么燒的具體過程,俺就不能公開說了,一說肯定有領導打電話要求撤稿了。
胡老師呢,結合這個案例,再研究了其他的同類型案例,總結出了區(qū)域特產電商的三大死穴,這三大死穴決定了區(qū)域特產通過電商模式賣全國的模式是不成立的,偽命題!
第一大死穴,死在“區(qū)域”上!
這啥意思哈,農產品的消費行為一個典型的特性:區(qū)域性消費。
大路菜,例如雞,不同地方吃不同品種的雞,有不同的吃法,很復雜。
更別說土特產了,四川的臘肉就是四川的人最喜歡吃,而湖南人呢還是愛湖南臘肉滴,湖北的則吃湖北臘肉,湖南臘肉賣湖北就很難
那親就會說了,俺四川的特產賣給全世界的四川人吶,或者四川人的朋友呢,也有1個億的人吧,全世界1%的四川人買那俺就發(fā)了哈,,夢做滴不錯哈,哈哈。
這是,第二大死穴就來了,死在“特”上。
特產,意味著不是天天吃,只是偶爾吃吃,或者當季吃,不是白菜蘿卜呢。
那就意味著消費頻次很低,今天來買了,好吃,下次買鬼知道猴年馬月哦,這給客戶關系管理帶來嚴重的挑戰(zhàn)。
所以對于一個平臺型的區(qū)域電商,不得不搞大量的特產品類,但是每一個品類的銷售又很小,各種成本急劇上升,供應鏈整合難度成倍增加,越大越全的特產電商,越難做哦。
這時候,親也許會說,俺有錢燒,燒1個億總能燒出來,慢慢積累客戶唄。
抱歉,胡老師研究的結論是:1個億,5個億都不夠燒!
為什么呢?
區(qū)域特產電商的第三個死穴“電商”!
胡老師親自在淘寶、天貓、京東,還有供銷社網等,各種特產電商平臺買過幾十次各地的特產,買完之后呢,都是基本只吃一次,剩下的都扔掉,更談不上再去買了哦!
這是為什么呢?網上描述的,和我收到貨做成菜體驗的,相差十萬八千里!
那胡老師能說這些賣家,這些企業(yè)都是騙子嗎?顯然不能,這就是特色農產品的一個顯著特點,賣的人個個都自信的認為全世界最好,吃的人呢也就認為soso,這些絕大的認識差距通過電商無窮唄的放大,最終導致體驗極差
那親,也許會說,淘寶上那么多賣特產的不也活得不錯,呵呵,活的好的極少哈,做得大的更是少之又少。
有錢呢,可以買流量,可以請牛逼的團隊,可以錢再多,也無法解決區(qū)域特產電商的3個死穴!
靠,不能再說了,要不領導要馬上來電了哦,很多時候,商業(yè)也得服從政治需要,這就是農業(yè)企業(yè)的悲哀呀!
不過呢,胡老師在研究這些案例的過程中,倒是發(fā)現(xiàn)了幾條別的能走得通,避開這3大死穴的道路,這個留著以后慢慢說哈!
作者:胡浪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17年中國市場營銷實戰(zhàn)經驗和感悟,5年農業(yè)咨詢辛酸史!《農產品營銷實戰(zhàn)第一書》及《特色農產品產業(yè)經營》作者,和君咨詢集團農業(yè)戰(zhàn)略和農產品品牌營銷專家,想和我私聊加微信hulangqiu就哦啦,親,俺等著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