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全球食糖供應過剩,糖價悄然蟄伏待發(fā)力

   2007-04-30 中國食品網(wǎng)中食網(wǎng)4510
國內春節(jié)長假期間,美國原糖沒有跟隨大多數(shù)商品一道走強,同時,國內現(xiàn)貨的回漲也仍遠遠小于期貨價格,對看多人氣有所削弱,使得關于糖價未來走勢的分歧再次增加。

    全球食糖已供應過剩

    關于2006—2007年度,全球性的食糖供應過剩已經(jīng)是確定的事實。我們看三大國際食糖的分析權威機構對供需形勢的分析。

    首先,英國Czarnikow貿易公司在其日前發(fā)布的月度報告中認為,經(jīng)歷過去連續(xù)三年的供不應求后,本制糖年國際食糖市場將進入供大于求的狀態(tài),估計2006—2007制糖年全球食糖市場的食糖供給過剩量將從去年11月份預期的540萬噸上升到590萬噸的水平。印度食糖大幅增產是導致本制糖年全球食糖供給大量過剩的主要原因,估計2006—2007制糖年印度的食糖產量將達到2609萬噸,遠遠超過2005—2006制糖年2109萬噸的總產量。

    其次,德國統(tǒng)計分析機構F.O.Licht在其2月13日的報告中認為,估計2006—2007制糖年全球的食糖產量將增加1300萬噸,從先前預期的1.576億噸上升到1.606億噸的水平。Licht認為,本制糖年亞洲地區(qū)食糖增產是導致全球食糖總產量高于先前預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印度的增產對亞洲產量增加貢獻最大。

    最后,2月25日國際糖業(yè)組織(ISO)在其季度報告中認為,估計2006—2007制糖年全球的食糖生產過剩量將從去年11月份預期的580萬噸上升到720萬噸的水平。ISO估計2006—2007制糖年全球的食糖產量將在先前預期的基礎上增加190萬噸,從2005—2006制糖年的1.527億噸上升到1.602億噸;全球的食糖消費需求量將從2005—2006制糖年的近1.50億噸上升到1.53億噸的水平,年增長率僅達到2.15%,低于過去10年2.29%的平均增長率。

    三大分析機構的預測大體一致,2006—2007全球食糖供應過剩在540—720萬噸的水平。未來糖價面臨重重壓力。沒有什么個人和機構可以挑戰(zhàn)這個基本認識。

    市場孕育巨大分歧

    關于2006—2007制糖年度,國內爭論焦點顯然也是供應到底過剩多少。這一點,無須避而不談。德國統(tǒng)計分析機構F.O.Licht認為:由于2005—2006年度的中國國內的高糖價,過高刺激了農民擴大甘蔗種植面積,估計2006—2007制糖年中國的食糖產量將從2005—2006制糖年的870萬噸上升到1090萬噸的水平。就國內機構的看法而言,由于部分產區(qū)甘蔗產糖率較高,有將產量調高到1150萬噸的預期。

    從產銷進度來看,截止到2月20日,云南累計壓榨甘蔗586.73萬噸,產糖68.12萬噸,銷售食糖27.13萬噸,食糖產銷率39.83%。根據(jù)中糖協(xié)會1月公布的資料看:截止到1月31日,全國累計生產食糖600.85萬噸,銷售食糖382.31萬噸,產銷率63.63%。1月底,全國食糖累計庫存量為218.54萬噸,與去年同期189.8萬噸的庫存量相比增加28.74萬噸,庫存量占當前產量的比例為36.37%。相對去年同期維持均衡。

    不管市場對后期庫存會增加到什么程度有如何說法,這個產銷率本身就值得研究?;叵?006年初,正是糖價的飛漲階段,貿易商的買盤何其踴躍?;氐浆F(xiàn)在,地球人都知道糖是過剩的,那又何必等著現(xiàn)在去買,不妨等待糖價受庫存壓力回落之后再出手!而現(xiàn)在的月度銷售量能夠放大到如此大,也在證明:市場同樣孕育著巨大的分歧!如果說美糖的分歧表現(xiàn)在資金層面上,那么國內糖價的分歧就在于現(xiàn)貨的供需層面。

    關于產糖集團的策略,在地方收儲政策的保護下,在對國家收儲措施的期待下,其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大產糖集團維持3600元/噸的價格不動,以壓制中小廠家繼續(xù)拋售,自身糖則可順利入庫,以達到增加后市對價格的控制力這一要點。其實說到底,就是忍此時一刻之痛,才有來日方長。也許有人為產糖集團先后失守3900和3750關口而對此不以為然。但專家認為,這將在后期得到補償。

    從節(jié)日期間的現(xiàn)貨走勢看,盡管有期貨上漲150元/噸的引領,但廣西白糖現(xiàn)貨只作上漲30—40元/噸的跟進姿態(tài)動作。目前報價維持于3630—3640元/噸水平。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深謀遠慮的勝者之道。

    業(yè)內專家認為,盡管國內外的基本面都是再清晰不過的利空格局,但是此刻糾纏于此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即便是對基本面爛熟的投資者,也不可能對于糖價從5500到3600的回落是否是正確反應了這個利空而做出真正的決斷!

    業(yè)內專家認為,從美糖的重陣對決到國內的悄然蟄伏,都在提醒投資者應該用新的思路來看待糖價的今生和來世。國內白糖價格最大的回升動能仍將是來自于產糖集團此刻的隱忍。在度過3月的消費暗淡期后,糖價最初的回升目標將指向3900,進一步的目標為4200,而此價位將是對在3600銷售白糖所損失的利益進行找補。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