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昔日的“姜你軍”“蒜你狠”到如今的白菜“跳水”、水果“跳崖”,農產品價格往往是三五年一個輪回,今年又出現了“價低難賣”的現象?!督洕鷧⒖紙蟆?2月9日的消息說,在山東、遼寧、陜西、廣西等地,部分蔬菜水果出現“價低難賣”,白菜、蘋果、香蕉、梨等品種價格同比下降三四成,相關地區(qū)農民收入銳減,生產積極性受挫,甚至出現將蘋果喂雞喂豬、農民砍掉果樹、農產品爛在地里等現象。
近年來,每當農產品出現“價低難賣”的問題后,各地政府都會急菜農、果農之所急,出臺相關的政策或文件,號召廣大城市居民緊急行動起來,購買“愛心菜”“愛心果”,盡最大努力減少菜農果農的損失。當然,這種購買“愛心菜”“愛心果”的方式,體現了政府和廣大市民對菜農果農的愛護與關心,但這種方式無異于“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只能緩解農產品銷售的一時之難,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政府與其說出臺文件幫助農民果農賣菜賣果,不如為他們打開“綠色通道”,掃除銷售路上的障礙。
首先,要加強對菜農果農的信息指導,使菜農果農避免“賭博式”耕種。長期以來,菜農果農對市場需求了解不多,更不可有可靠的預測,種什么、種多少大多屬是“跟風”而為,種對了賺一把,反之則白干或賠本。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有責任對近期的市場需求以及種植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預測,引導菜農果農轉變片面追求眼前高產高收益的發(fā)展觀念,根據市場發(fā)展善和需求實際進行合理的作物種植。同時,要加強對菜農果農種植的技術指導,引導他們開展“組團”種植,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其次,要充分發(fā)揮調控監(jiān)管作用,保持農產品價格基本穩(wěn)定。政府的調控監(jiān)管,不應只在農產品價格上漲時實施,當菜價“跳水”、果價“跳崖”時,也要出臺相關措施,既關注城市居民的“菜籃子”“果籃子”,又關注農民的“菜園子”“果園子”,可以組織本地的批發(fā)市場、超市、企業(yè)等進村采購,或在城區(qū)部分街道、小區(qū)設置臨時銷售點,以切實維護菜農果農的合理收益,從而保障菜農果農有著持之以恒的生產積極性。
再次,要積極推廣“農超對接”之路,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我們應該看到,部分農產品價低難賣,不是說城市居民沒有充足的消費能力,而是沒有做好產銷對接。為此,各級政府要繼續(xù)擴大完善“農超對接”之路,不斷完善農產品的市場營銷體系,既讓城市居民受惠,更讓菜農果農受益。同時,要借助“互聯網+”的大背景,與一些電商開展合作,讓當地農產品步入電商銷售渠道,進一步解除菜農果農的銷售之憂。
總之,只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公開體制、價格監(jiān)測體系和生產銷售渠道,才能防止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避免因菜價“跳水”、果價“跳崖”而傷農傷民的事件發(fā)生,維持物價的平穩(wěn)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