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堪稱澳大利亞國寶。在國內(nèi),袋鼠形象無處不在,包括硬幣和國徽上。然而,英國《每日郵報》22日撰文稱,隨著綠色和平組織發(fā)布一份研究報告,呼吁人們?yōu)榻档蜏厥覛怏w排放量而多食袋鼠肉,袋鼠愛好者們不免黯然神傷。
綠色和平組織報告說,袋鼠肉鮮嫩可口,營養(yǎng)豐富,富含蛋白質(zhì)、鐵、鋅等元素,含較少膽固醇和脂肪,是理想的健康食物。更為重要的是,不同于牛肉、羊肉,人們吃過袋鼠肉后不易打嗝脹氣,消化不良,因此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報告公布后,袋鼠肉成為一些人飯桌上的新寵。報告預測,人們一旦喜歡上袋鼠肉,牛肉消耗量將減少20%,肉牛養(yǎng)殖量也相應減少。隨著袋鼠肉品種多元化,到2020年,澳大利亞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將減少1500萬噸。
心情復雜
吃袋鼠 澳大利亞人于心不忍
袋鼠肉成為美食之際,人們對“袋鼠肉是否應取代牛羊肉而大范圍食用”看法不一。
大約4萬年前,澳大利亞土著居民開始食用袋鼠肉。隨著時代變遷,現(xiàn)代人的心境發(fā)生變化。多數(shù)澳大利亞人有著“袋鼠情結”,無法容忍國寶遭獵殺,承認食用時覺得渾身不自在。此外,可愛的袋鼠長久以來深受澳大利亞兒童喜愛,伴隨許多人長大。因此,食用袋鼠肉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兒童身心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對此,澳大利亞從事袋鼠肉加工的商家絞盡腦汁策劃各種促銷活動。兩年前,提倡食用袋鼠肉的宣傳活動已出現(xiàn)。經(jīng)過不懈努力,各種袋鼠肉烹調(diào)秘籍相繼面世,超市“主打”貨架上則陳列各種袋鼠肉半成品。在澳國內(nèi),袋鼠肉食品開發(fā)現(xiàn)已成為政府重點扶持的產(chǎn)業(yè),為此撥款大約2億美元。此外,政府還設定了捕殺袋鼠的行為準則,允許人們自行捕殺。雖然各界作出諸多努力,澳國內(nèi)袋鼠肉食品加工業(yè)發(fā)展依然舉步維艱。 (據(jù)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