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北京3月20日消息 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跟肥胖作斗爭是英國政府長期以來在做的事。英國是糖分攝入量最高的西方國家之一。英國癌癥研究會今年年初發(fā)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趨勢增長,到2035年,英國將近四分之三的成年人都會存在超重或肥胖問題。眼看國民越來越肥胖,英國政府只能使出“殺手锏”。
為了向肥胖宣戰(zhàn),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16號宣布,將對含糖飲料征稅,這一稅種也被媒體稱為“肥胖稅”。
奧斯本表示:“我們決定將對含糖飲料征稅。我來解釋如何征稅,我們將對生產(chǎn)企業(yè)征稅,這一稅種將在兩年內(nèi)開征,以便讓生產(chǎn)商調(diào)整產(chǎn)品配方。”
英國政府跟肥胖“宣戰(zhàn)”自然不是出自“以瘦為美”的標準,過度飲用含糖飲料會引發(fā)某些疾病,為了“拯救下一代”,挽救國民的健康,政府豈能坐視不管?奧斯本預(yù)計,“肥胖稅”開征第一年,英國政府將收獲7.36億美元的稅款,約合人民幣47.6億,這一稅收將用于支持學校開展更多的體育運動。
事實上,英國政府早就意識到國民越來越胖的問題,近幾年,一直致力于通過各種方式督促民眾減肥。2013年,英國在電視上播出“為生命而改變”的廣告,以卡通形象,生動地描述肥胖的危害,積極推廣健康飲食,遠離垃圾食品。除了廣告,英國民間各組織也會響應(yīng)政府發(fā)起抵制肥胖的公益活動。
然而,政府的苦口婆心并沒有起到明顯效果,英國肥胖人數(shù)仍在逐年增加。這也實在難為了政府,因為英國人民從小到大對垃圾食品中的含糖量并不清楚,早已形成的飲食習慣成為肥胖的“助推器”。
改變飲食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何況,在英國很多食品生產(chǎn)商和經(jīng)銷商的大力促銷之下,讓英國民眾不吃含糖量高的食品就更難了。在英國,很多大型超市門口都會貼著各類買一贈一的促銷活動廣告。參與這種活動的主要就是可樂、薯條這類高糖類食品。遇到促銷這類,英國民眾很難把持住。
有英國民眾告訴記者:“你當然會買兩瓶了。即使你只需要一瓶,但因為這樣買會便宜。尤其是那些糖分高的,對身體健康不好的商品。商家會做促銷。”
民眾意識不到危險,商家?guī)偷姑?,政府只能使出最后手?mdash;—征稅。按照計劃,英國將在2018年4月開征這個新稅種。征稅之后,商家在面臨成本增加的情況下,還能不能進行肆無忌憚的促銷活動呢?我們拭目以待。不過,稅還沒開始征,被征對象已經(jīng)很不高興了。
英國軟飲料協(xié)會加文-帕廷頓認為,只針對含糖飲料征稅有失公平。蛋糕、餅干中攝入的糖和熱量也在增多,這非常不公平。
對含糖飲料征稅就真的能管住英國人的嘴嗎?有健康專家表示,英國人整體飲食結(jié)構(gòu)的熱量和含糖量都比較高,因此僅僅靠向含糖飲料征稅這一項政策來對抗肥胖問題恐怕難以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