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中國的飲食文化向來為人稱道,歷史上,又常以宋朝作為我國飲食發(fā)展的分水嶺。除了大文學家蘇軾親手創(chuàng)制的“東坡肉”名留千古,《水滸傳》中武大郎叫賣的“炊餅”變成了風靡全國的“武大郎燒餅”,大家耳熟能詳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亦出自南宋吳自牧之筆,甚至連美國人安德森在他的《中國食物》一書中都說:“……中國偉大的烹飪產于宋朝”。
不得不說,我們當下有很多飲食習慣都源于宋朝。而談到宋朝的飲食哲學,上面提到的蘇東坡自然功不可沒,與之亦師亦友,不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更因書法風格獨樹一幟而被尊為“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同樣不可不提。黃庭堅曾著有聞名遐邇的《食時五觀》一文,其中傳達的對食物的珍惜、對勞動者的尊重以及對飲食生活健康,樂天的態(tài)度,時至今日,仍令人回味無窮、獲益匪淺。
憶古思今,追本溯源!現(xiàn)今的山谷廚師品牌由黃庭堅后代子孫創(chuàng)立,取名來自祖先黃庭堅字號“山谷”,既為緬懷先人,也為傳承先人留下的寶貴飲食哲學文化。通過詳解黃庭堅《食時五觀》中的一字一句,相信也能得知山谷廚師品牌背后的文化積淀和發(fā)展理念——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在家吃的是父祖積攢的錢財,當官吃的是民脂民膏,食物來之不易。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要檢討自己德行的高下,是否對親人孝順,對國家忠貞,對自己嚴格要求,如有欠缺,則應感到羞恥,不能放縱食欲,無休止地追求美味。防心離過,貪等為宗;一個人修身養(yǎng)性,須先防備飲食“三過”,見美食則貪,惡食則嗔,終日食而不知食之所來則癡,此謂之過貪、過嗔和過癡。正事良藥,為療形苦;要懂得五谷五蔬對人體的營養(yǎng)作用,了解飲食養(yǎng)生的道理。身體不好的人,饑渴是主要病癥所在,所以要以食當藥,做到“舉箸常如服藥”。為成道業(yè),故受此食;孔子說過:“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即任何時候都應有遠大抱負,使自己所作的貢獻與所得的飲食相稱。
顯然,黃庭堅的飲食哲學雖歷經千年,卻句句在理,山谷廚師完美繼承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亦講究與時俱進——用心挑選食材,優(yōu)質食材需物盡其用,不可輕易浪費;了解養(yǎng)生道理,注重食物營養(yǎng)搭配,健康科學飲食;倡導合理飲食,不以量取勝,注重將每一次美食換代打造為全新的味覺享受健康之旅。
無獨有偶,現(xiàn)階段美國的Valley Chef(中文可譯作“山谷廚師”)品牌也希望能進入中國市場,對于這場圍繞黃庭堅飲食哲學而展開的中美飲食對話,究竟將碰撞出怎樣耀眼的火花,還真是讓人十足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