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美國衛(wèi)生局叫停華人吃蟹黃,因為其可能致癌》的文章在朋友圈瘋轉。網(wǎng)帖消息稱,美國衛(wèi)生局將華人最愛的蟹黃、蟹膏列為禁吃部位,理由是這些地方是化學物質集中之處,可能包含大量致癌物質,例如多氯聯(lián)苯、二惡英和鎘。
這則消息一傳出簡直在朋友圈里炸了鍋。金秋十月,正是大啖美味的時節(jié),這時候告訴我們吃蟹黃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主任醫(yī)師、營養(yǎng)學博士徐健表示,現(xiàn)在市面上主流的大閘蟹,基本都是人工養(yǎng)殖的,對水域水質有一定要求。因此,人工養(yǎng)殖的螃蟹不會有太大機會富集污染物。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范志紅指出,從生物角度分析,即使水域被污染,螃蟹化學物質集中的部位其實也并不是蟹黃,而是蟹鰓、蟹肺、蟹肝等不食用的部位。另外,螃蟹屬于季節(jié)性食物,一般人不會過量食用。就算含有少量污染物,也不至于 “ 致癌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主任鐘凱也曾撰文指出,美國衛(wèi)生局的建議主要針對來自被嚴重污染的天然水體中的野生魚蝦蟹。國人吃的蟹主要靠養(yǎng)殖,因此,這個建議不適用于國內。我國消費者吃螃蟹主要集中在中秋前后,短期內的食用量雖大,但全年平均可忽略不計。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無節(jié)制大吃特吃!要知道,蟹的膽固醇含量很高,尤其是蟹黃和蟹膏,每百克中膽固醇含量高達400毫克以上。雖然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放寬了對膽固醇的限制,但對血脂異常的人還是要有所限制,因此這些人應該淺嘗輒止。
另外,普通人吃螃蟹每次最好不要超過兩只,每周不要超過三次。高危群體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減量,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病的老年人,年齡較小的兒童以及患有糖尿病、腎臟疾病的人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