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消息,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jiān)委7日舉行發(fā)布會,通報《關于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的意見》相關情況。《意見》提出,國內高端綠色產品供給嚴重不足,中國居民境外消費旺盛的現狀也反映了中國高端消費供需結構矛盾和問題。應優(yōu)先選取與消費者吃、穿、住、用、行密切相關的消費產品,研究制定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切實改進產品質量,增加綠色產品有效供給。
《意見》明確提出了7項重點任務,即:統一綠色產品內涵和評價方法,構建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實施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清單和認證目錄,創(chuàng)新綠色產品評價標準供給機制,健全綠色產品認證有效性評估與監(jiān)督機制,加強技術機構能力和信息平臺建設,推動國際合作和互認。
重點任務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4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重點解決已有問題。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科學確定綠色產品評價的關鍵階段和關鍵指標,建立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提出構建以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子體系為牽引、以綠色產品的產業(yè)支撐標準子體系為輔助的綠色產品標準體系,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妥善解決既有矛盾與問題。
二是確保共享改革紅利。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群眾對質優(yōu)、安全、環(huán)保的高品質產品的消費需求顯著提升,但國內高端綠色產品供給嚴重不足,中國居民境外消費旺盛的現狀也反映了中國高端消費供需結構矛盾和問題。
優(yōu)先選取與消費者吃、穿、住、用、行密切相關的消費產品,研究制定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并據此組織開展認證,切實改進產品質量,增加綠色產品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需求,有利于讓人民群眾真正在改革中增加獲得感。
三是構建完整制度鏈條。一方面加強制度前端的有效供給,在對相關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團體標準評估的基礎上,適時將適宜標準納入綠色產品評價標準清單;另一方面加大事中事后監(jiān)管力度,建立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和認證實施效果的指標量化評估機制,強化全過程信息采集和公開的要求,提出落實生產者對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認證實施機構對檢測認證結果的連帶責任的基本要求。
四是積極提升技術能力。為確保體系建設技術基礎,培育一批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檢測專業(yè)服務機構,打造服務機構的自主品牌,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圍繞服務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戰(zhàn)略,推進綠色產品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參與相關國際事務的制度性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