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啊!于是得知這個消息的網友們不干了,對小崔和他的璞谷塘提出了質疑。
(圖片來自微博截圖)
這到底是咋回事呢?讓松鼠君跟大家好好捋一下吧。
原來,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6月13日公布,晟麥旗艦店在天貓(網站)銷售的標稱遼寧晟麥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大豆油(1L/瓶,2016/11/30),溶劑殘留量檢出值為14.1mg/kg,而國家標準規(guī)定為不得檢出。
圖片來自國家食藥監(jiān)局官網
溶劑殘留本不得檢出
溶劑殘留量中的溶劑是指浸出工藝生產植物油所用的溶劑,國內一般為“六號溶劑”,溶劑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浸提溶劑后,沒有在后續(xù)工藝中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溶劑,或又將此類產品違規(guī)標稱為壓榨。
《大豆油》(GB 1535—2003)(產品生產日期在2017年3月23日之前)中規(guī)定,三級壓榨成品大豆油中溶劑殘留量不得檢出(檢出值小于10mg/kg視為未檢出)。食用油中溶劑殘留量過高,長期接觸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有損害。
三級壓榨法生產的食用油本不應含溶劑殘留(小于10mg/kg)。因此,有可能是晟麥公司雖采用壓榨法生產,但可能由于工藝上的某些缺陷,導致溶劑殘留量超標;另一種可能是,該款有機大豆油并不是采用壓榨法,而是采用了浸出法,那么這就存在企業(yè)不誠信的問題了。
綠松鼠從晟麥公司的官網了解到,晟麥公司聲稱,食用油產品均是采用物理壓榨。松鼠君詢問晟麥天貓旗艦店客服,客服表示該店除了葡萄籽油,其余產品均是采用壓榨法生產的。
圖片來自晟麥公司官網
在《農產品加工(創(chuàng)新版)》刊登的《壓榨食用植物油溶劑殘留量超標分析》中,作者張風梅、郭曉霖認為,壓榨法生產的食用油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含有溶劑殘留,干燥環(huán)節(jié)溫度偏高,也可能導致產生烷烴類物質,檢驗中會將此類物質誤判為“六號溶劑”殘留。不過,雖然這類物質不是“六號溶劑”,但也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企業(yè)回應:召回110瓶問題產品,并10倍賠償消費者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集研發(fā)、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食用油企業(yè)。其產品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銷售,企業(yè)用戶數量達到200多個,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認證,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目前,晟麥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的官網上還能看到該款大豆油的圖片,但是其天貓旗艦店已經下架該產品。
圖片來自晟麥公司官網
今天下午,遼寧晟麥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晟麥高端食用油 發(fā)布公開說明,承認通告事實,接受相關處罰。
圖片為晟麥聲明微博截圖
聲明顯示,“通告中涉及的問題產品系我司2016年11月30日生產批次的有機大豆油,該產品為三級壓榨1L瓶共計110瓶題產品。”而造成造成此次溶劑殘留的原因為有機大豆油產品與三級浸出大豆油產品在輸送管路中交叉污染。目前,公司已對未售問題批次產品進行集中銷毀;對已售問題批次產品啟動召回程序,給予消費者該產品終端零售價10倍賠償。此外,公司還詭辯稱雖不符合壓榨等級標準,但符合食用油標準。
圖片為晟麥聲明截圖
專家:溶劑殘留原因復雜,標簽欺詐或把控不嚴均有可能
朱毅說,三級壓榨油檢測出溶劑殘留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可能是,該公司采用了浸出技術生產該款大豆油,采用該技術生產的大豆油溶劑殘留概率較大;
第二種可能是,該公司采用了浸出技術和壓榨技術的結合,但對外宣稱采用壓榨法生產;
第三種可能是,該公司確實采用了壓榨法生產,但是由于其生產環(huán)節(jié)把控不嚴,產品被污染而導致溶劑殘留超標。比如,生產管道的潤滑油泄漏或油桶未清潔干凈等。
第四種可能是,該公司可能采用熱榨法,生產或干燥環(huán)節(jié)溫度把控不當,可能產生烷烴類物質,這類物質被誤檢為“溶劑超標”。
這樣看來,若是第一、二種可能,則該企業(yè)一是構成了標簽欺詐,二是其脫溶工藝也可能存在不到位的情況(一、二級浸出法要求溶劑殘留不得檢出,三級浸出法要求小于等于50mg/kg)。
若是第三、四種可能,則該企業(yè)的生產過程就存在把控不嚴的情況。
此前,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專業(yè)學會常務理事、高級工程師羅永忠表示,少數不法廠商不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溶劑油,或不按國家規(guī)定的工藝程序生產,有些甚至故意在合格的散裝油中摻假,這些都有可能造成標稱壓榨的食用油檢出溶劑殘留。
晟麥為璞谷塘供貨,崔永元食品真的放心嗎?
在文章開頭,松鼠君提到“璞谷塘有機大豆油”也來自晟麥。為了核實信息,松鼠君先去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的SC查詢系統查找相關信息,查詢發(fā)現遼寧晟麥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許可證編號為SC10221050600026。
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官網截圖
隨后,松鼠君在璞谷塘官方網站查詢發(fā)現,這款大豆油的生產編號確實和晟麥的一模一樣??磥?,這款大豆油確實來自這家企業(yè)。
璞谷塘有機大豆油截圖
眾所周知,自從崔永元的璞谷塘上線以來,便引發(fā)了諸多爭議。從最初的價格高到后來被曝產品盜圖、涉嫌虛假宣傳,每一次都吵得沸沸揚揚,這次的產品問題也免不了被質疑。
雖然此次問題產品規(guī)格為1L/瓶(2016/11/31),而璞谷塘網站上銷售的產品為750ml/瓶,與問題產品也不是同一批次,但網友們還是不放心,畢竟同一個品牌。代工企業(yè)的產品出現問題,銷售單位的產品能保證嗎?璞谷塘的這款有機大豆油合格嗎?截至發(fā)稿,璞谷塘并未給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