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法治制度體系的建設,系關國家民生大事與社會和諧穩(wěn)定,是一項長期的國家制度體系建設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高度重視法制體系制度建設,以法治精神融入民族血脈,以法治文化注入國家內(nèi)核,以“公平、公正、公開”為行動準則,不斷推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傃灾?,要讓法治力量深入人心,讓守法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和常行之舉,需多方共同努力、共同付出。
首先,全民守法,需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其身正,不令而行”,領導干部對于社會風氣的引領示范作用十分關鍵,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法律能不能得到有效遵守,法治能不能得到切實推進,廣大人民群眾首先把目光投向國家工作人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領導干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帶頭執(zhí)行,始終懷有對憲法法律的敬畏之心,牢固確立法律紅線,做到法權明確,執(zhí)法有據(jù)。
其次,全民守法,需誠實守信這一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法治真諦,對于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至關重要,民眾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nèi)在動力,也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支撐,為社會公平正義筑牢法制根基;通過全面深化法制體制改革,破除阻礙公平正義藩籬,大力推進法治文化體制建設步伐,切實為實現(xiàn)公平正義培植深厚的土壤,“公生明、廉生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廣大人民真切感受到法治的暖人陽光。
再次,全民守法,需便捷為民的法律服務路徑。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法治,歷年來是中華民族對社會發(fā)展進步的理想探索與社會追求,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新的社會追求,要把權力裝入法治的“籠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權力與市場的邊界逐漸厘清,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活力需進一步釋放;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建設法治型政府是依靠法律利劍才能維護百姓的幸福安康。
最后,全民守法,需激發(fā)全體人民的法治熱情。人民是法治建設的主體,是法治國家的主人,只有人人參與法治建設,人人監(jiān)督法制建設,才能為法制體系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在法制建設的今天,每一公民都是法治建設的執(zhí)行者、推動者和受益者,“法治”建設需全民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形成濃厚的法制氛圍,讓法治權威成為廣大人民的內(nèi)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切實為構造繁榮發(fā)展、長治久安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注入新的血液。(壩寨鄉(xiāng)黨政辦王智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