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坐一次時光機,盼一次愛的驚喜!
正文:
01
對于年輕人來說,每每過年的腳步臨近,就代表著他們的“受難日”即將來臨。
有的年輕人為了應(yīng)付家人,不惜“痛下血本”,租個對象回家過年;有的則主動要求加班,留在異鄉(xiāng),放自己一條“生路”。不久前求老板讓自己過一個“工作學(xué)習(xí)年”的35歲女博士,作為高年齡、高學(xué)歷、高收入的三高女性,相親是她每年回家的頭號難題,“躲”成為她唯一能想到的解決辦法。
但老板自然比她更懂回家的意義,于是拒絕了加班請求,希望她做一個真的猛士,積極面對問題,不要因為一時賭氣而放棄一年一次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否則等她年紀大了,經(jīng)歷過人生不同階段,終于明白家的珍貴時,就該來不及了。
02
不同的人生階段,過年都什么樣?
在六七歲無憂無慮的孩提年代,新年總是在你的期盼下伴隨著一場大雪悄然而至。俗話說得好,過完臘八就是年,父母祭灶官,你跟在屁股后面偷吃麻糖;父母掃房子,你也拿著一塊抹布學(xué)模學(xué)樣;父母炸年貨蒸面食,你就賴在廚房門口,吃得滿嘴流油……最喜歡的事情當然是采購,父母買年貨,你挑零食,奶糖,酒心巧克力,果丹皮,盼盼薯片和粟米條……就這樣,盼來了年三十,零點放了鞭炮和二踢腳,等到天亮換上新衣服,年就圓滿了。
十幾歲的青春少年,過年就意味著寒假的到來。期盼著好好睡個懶覺?別做夢了!老媽會用盡各種方法把你從被窩里揪出來,當她的小勞力,報酬自然是一大袋你最愛的零食。
這時的你開始厭倦春晚,更愿意躲在房間上網(wǎng)群聊打游戲,只在小品節(jié)目時跑出去湊個熱鬧,順便多抓幾袋零食回房間繼續(xù)嗨皮。過年,就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知道門外有家人,便覺得安心無比。
二十幾歲,你是個成年人了,開始離家求學(xué)工作,想要飛很遠。原來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原來外面的世界也真的很無奈,你以為離開了就不愿再回來,誰知到頭來心心念念,都是家的溫暖。這時候,過年變成了搶紅包大戰(zhàn),錢多錢少不要緊,一家人齊齊整整才最開心。家,是你無比貪戀卻又不得不離開的地方。
三十幾歲,成家立業(yè),你有了自己的孩子,開始扮演起父母的角色。過年要祭灶官,掃房子,炸年貨,買新衣……你學(xué)著父母當年的模樣,卻發(fā)現(xiàn)要做得像他們一樣好真的很難。你終于學(xué)會了和過去達成和解,從心出發(fā),期盼團圓。
四十歲的中年,你開始看淡一切。所謂過年,不過就是期盼孩子平安歸家,期盼父母身體康健。一家人其樂融融,溫暖常在。
03
人就是這樣,年紀大時想要珍惜,年少輕狂時卻總期盼著逃離,因為成長是一段漫長的離家出走。年輕人總向往未知遠方,長大了,便離家出走,展翅高飛。但社會總不是那么好混的,工作、生活、愛情紛紛揚起小皮鞭,父母的預(yù)言正在一點一點實現(xiàn)。
每每年關(guān)將至,看著孩子嬉笑打鬧,看著父母心滿意足的笑臉,我們才會突然意識到家對于自己的重要意義。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讓人壓力陡增,在異鄉(xiāng)打拼的我們總?cè)氯轮^年沒有年味兒,其實是在偷偷期盼小時候那個熱熱鬧鬧、充滿著溫暖的家了。
只是可惜,隨著我們漸漸長大,父母也變得蒼顏白發(fā),如果能有一臺時光機帶著我們回到小時候,再看一眼年輕的他們,再牽著他們的手一起采購年貨,再坐在他們的懷抱里,一起吃著盼盼,看著春晚,那該有多好!
其實,即便沒有時光機,只要父母還在,只要家還在,我們依然可以從心出發(fā),盼愛回家。比如提早定好回去的車票,買上自小就愛吃的盼盼零食,像小時候那樣和父母一起分享,年味兒就依然在,溫暖也依然在。
在你的成長記憶里,年都是怎樣過的?點擊“閱讀原文”,和盼盼一起坐上時光機,喚醒你對家的溫馨記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