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大年三十,一家人圍坐一起等著餃子上桌,象征著這一年圓圓滿滿。餃子這一傳統(tǒng)美食,在中國歷史悠久,流傳深遠。一個餃子里能包住葷素鮮美,還能包住對生活的美好期待,真是一種神奇的食物。
春節(jié)吃餃子明清已盛行
餃子的歷史悠久,三國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類似餃子的食物,據(jù)三國魏人張揖《廣雅》記載,那時已經(jīng)有形如月牙狀的食物,和現(xiàn)在的餃子基本類似。但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吃。
到了宋代,餃子被稱為“角兒”,應(yīng)該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元朝稱餃子為“扁食”,這個名字或出自蒙古語。明朝萬歷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做扁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曰元旦節(jié)……吃水果點心,即扁食也。”
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期已經(jīng)相當盛行,一般在年三十夜間之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因“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如今,過年吃餃子,一是因為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意,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餃子里,來寄托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過年餃子餡有美好寓意
過年時吃的餃子,比往常會增加不少講究。過年不吃酸菜餡的餃子,以免來年日子過得窮酸。而大年三十包餃子的形狀也有講究,在北方大部分地區(qū)都是保持傳統(tǒng)的彎月形,這種形狀包制時,先將面皮對折,再用拇指和食指沿半圓形邊緣捏制,捏制時要捏細捏勻,稱為“捏福”。同時,包餃子時要多捏幾個褶子,不能捏成光邊,其中寓意是不能讓日子過“禿”。
而在有些地方,會在餃子中放一根白線,寓意誰吃著白線誰就能長壽。而在餃子中包一枚銅錢或硬幣等,則是祝福吃到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不缺錢花。此外,還有在餃子中包糖、麥麩等的,表達的是日子甜蜜、生活幸福等期許。
各地餃子大比拼
中國南北方都有餃子,而且不乏地方名吃。這各式各樣的餃子,呈現(xiàn)出的正是中國人的生活智慧。那么,你鐘愛的是哪些風味的餃子呢?
廣東蝦餃晶瑩剔透
蝦餃屬粵菜系,是廣東傳統(tǒng)小吃之一,據(jù)傳起源于廣州郊外靠近河涌集市的茶居,這些地方本身盛產(chǎn)魚蝦,茶居師傅再配上豬肉、竹筍,制成蝦餃的肉餡。當初,蝦餃的外皮選用米面,后來經(jīng)過改良,以澄粉做皮,將一到兩只整蝦包入其中,外觀上晶瑩剔透,咬開蝦肉Q彈鮮美。
四川鐘水餃甜中帶咸辣
鐘水餃是四川成都較為出名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據(jù)傳始于光緒年間,創(chuàng)始人是鐘少白,原店名叫“協(xié)森茂”。1931年,店里開始掛出“荔枝巷鐘水餃”的招牌,風味獨特。在做法上,鐘水餃與普通水餃的主要區(qū)別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他鮮菜,上桌時淋上特制的紅油,微甜帶咸,兼有辛辣,風味獨特。
西安餃子宴品類眾多
說到對餃子的運用,需要提一下西安的餃子宴,餃子宴用數(shù)十種形狀、餡心各異的餃子組成宴席待客,是春節(jié)、元宵節(jié)等各種民俗節(jié)日的特色食品之一。餃子宴上的餃子,有葷有素,佐以調(diào)料,可謂“一餃一格,百餃百味”。
此外,在江南地區(qū),還有蟹黃蒸餃、珍珠餃等等??梢哉f,餃子里包羅萬象,吃起來皆是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