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第二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王世彪
對于抑郁癥患者臨床常在辨證的前提下我常常先用逍遙丸、歸脾丸加減治療,后用逍遙丸、歸脾丸鞏固治療,效果較好。
案例一:劉某,女,35歲,2015年5月9日初診。患者長期做文字工作并患有抑郁癥多年,入睡困難的癥狀半年來加劇,兼有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期提前,經(jīng)量不多,食納一般,二便尚調(diào),有時胸悶不舒,心慌氣短,口干咽燥,舌苔薄白,舌尖偏紅,脈弦細弱,兩尺尤沉。

中醫(yī)診斷:不寐,證屬肝郁脾虛證。予逍遙丸加味:合歡皮15克,夜交藤30克,陳皮6克,法半夏10克,紅棗7枚。水煎兩次兌勻分三次送服逍遙丸,連服6天。再診時述,睡眠好轉(zhuǎn),口干咽燥減少,胸悶氣短消失。囑咐用逍遙丸鞏固療效,該患者堅持服用半年多,月經(jīng)轉(zhuǎn)調(diào),并且懷孕生子,全家十分高興。

案例二:夏某,女,44歲,小學教員,經(jīng)西醫(yī)確診患有抑郁癥。2017年2月24日初診。主訴睡眠不佳,多夢易醒,醒后難以入睡已近二年,平時頭痛頭暈,心慌氣短,大便溏薄,胃脘時痛,舌苔薄白厚淡,脈沉細無力?;颊咴陆?jīng)滯后,經(jīng)量少。
中醫(yī)診斷:不寐,證屬心脾兩虛證。方用歸脾丸加味:茯神15克,防風10克,生龍牡25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紅棗7枚。水煎分兩次送服歸脾丸(下午4時、晚上睡前1小時服藥,上午不服藥)。連服6日。再診述:服藥后,睡眠好轉(zhuǎn),心慌氣短,頭痛頭暈減輕,食納增加。囑咐繼續(xù)服中成藥歸脾丸三個月余后,失眠未復發(fā),身心焦慮的情況得到緩解。

抑郁癥患者多辨證為肝氣郁滯,肝脾不和,肝郁脾虛等,方用宋代《和劑局方》的逍遙丸,以養(yǎng)血,疏肝,健脾。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其中當歸氣味芳香可以行氣,味甘可以緩急,為肝郁血虛之要藥。白術、茯苓健脾去濕,使運化有權(quán),氣血有源。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加薄荷少許,助柴胡散郁之熱。全方既補肝體,又肝用,氣血兼顧,肝脾并治。
還有一類抑郁癥患者辨證常見心脾虧虛,補益心脾、寧心安神是其證的基本治療方法。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歸脾丸中黨參、黃芪、白術、炙甘草等甘溫之品健脾養(yǎng)心;當歸、龍眼肉補血精;酸棗仁、遠志、茯苓養(yǎng)心安神,恐大量益氣補血藥滋膩礙胃,加木香理氣醒脾。全方氣血雙補,重在補氣,意在生血;心脾并養(yǎng),重點治脾;理氣醒脾,補而不滯,實為治療因虛所致郁的良方。
如果抑郁癥患者心血暗耗和肝氣郁結(jié)征象并存,也可同時服用仲景牌歸脾丸和仲景牌逍遙丸。對此類患者,還應輔助心理疏導,注意精神調(diào)攝,解除憂思焦慮,保持精神舒暢,并建議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抑郁癥是種慢性病,需要服藥時間較長,一般建議歸脾丸下午和臨睡前服用。

仲景宛西制藥“古方今用”征稿活動
經(jīng)典名方作為我國中醫(yī)藥寶庫中的重要資源,經(jīng)過千百年的驗證,療效確切,應用方便。由仲景宛西制藥冠名的《生命時報》“古方今用”欄目,現(xiàn)誠摯邀請臨證經(jīng)驗豐富的主任及副主任中醫(yī)師不吝賜稿,通過以中成藥為代表的經(jīng)典名方的臨證應用和案例介紹,對消費者進行用藥指導和中醫(yī)藥文化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