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當天,良品鋪子智能機器人接待顧客數32萬人,機器人承接總咨詢量89.5%,機器人當天替代人工客服數1225人。如果按人均人均200/天的勞務費用計劃,相當于節(jié)省約24萬元。此外,就天貓旗艦店來看,純機器人對接的咨詢,促成雙11當天銷售額達9833萬。
超越于自身休閑零食品牌的單一定義,良品鋪子開始了另一種智能化與高端戰(zhàn)略對接的探索。
“做實高端是良品鋪子發(fā)展的必由之路,高端戰(zhàn)略則體現在高端服務上,由此我們思考的是,客服應該為顧客去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才能配得上高端零食成功的標志。”良品鋪子智能機器人培訓師嚴祥成介紹,今年的雙十一期間,培訓師通過訓練機器人來接待顧客,不同于大眾所認知的客服人員,這也是良品鋪子高端戰(zhàn)略中的一環(huán)。
查閱過往的信息可知,每年618、雙十一,良品鋪子都區(qū)別于其他品牌,不是以打折促銷為導向,而是率先在行業(yè)里去做更多有價值的嘗試。
這一次,除了在門店上線輕店鋪創(chuàng)新零售場景,助力智慧門店銷售突破2億銷售額外。在新零售探索領取的另外一個亮點是:“AI店小二”接待顧客32萬人。
以上為天貓單店的智能機器人接待顧客數據
追求有溫度的的客戶體驗
良品鋪子在京東的機器人叫“小智”,在雙11期間,嚴祥成能把它訓練成“秒回”模式,并且做到全部回答正確,然而對于這,嚴祥成并不滿足。
原因是顧客的一句“黑科技嗎,回復這么快”讓小智卡了殼。
“就是這一條‘黑科技嗎,回復這么快’,在小智的知識庫里面沒有,匹配不上,只能轉人工了。”嚴祥成認為,這一點都沒有黑科技的樣子。
小智能作答的大部分都是官方通用知識庫里面的問法,而知識庫里面的問法是通過大數據從各個行業(yè)搜集來的真實問法,后臺只需要把這些問法的答案填進去就能回答顧客的問題了,然而最大的弊端是,個性化和專業(yè)類的問法很欠缺。
怎么解決?嚴祥成想到一個辦法:如果把這些欠缺的問法補充完整,不就能大大降低轉人工率了?
于是他專門把那些轉到人工的問法搜集起來,給它們分類,全部匹配上答案。果然轉人工率有一個良好下降的趨勢,用本期與上期6個月的數據進行對比,發(fā)現轉人功率環(huán)比下降25%。最重要的是,嚴祥成發(fā)現顧客以為就是在跟人工聊天,機器人變得有溫度,可互動了。
用溫度留住顧客是嚴祥成一直堅守的,正如在天貓推行的高端活動卡片“整容日記”。之前推出的卡片顧客看不懂,也不太美觀,隨之,嚴祥成在雙十一推進了“百里挑一”的調整計劃。
通過顏色、線條的搭配、邊款的底色和大小的調整,良品鋪子改變單一推送的生硬,讓卡片變得更有趣更直觀。
結果足以說明一切,在良品鋪子的828周年慶活動中,全部更換成新卡片,從后續(xù)的數據監(jiān)控中分析得知,與上期8天數據進行對比,活動咨詢次數環(huán)比增長64.1%,轉人工率環(huán)比下降27.2%。
用數字化運營抓住新零售風口
一個個微末的調試和改變,顯現的是良品鋪子從新零售角度構建數字化運營體系的初衷。
通過新零售變革,良品鋪子在用戶主權時代達成了三項任務:一是可識別,即運用大數據提升識別與決策的精度,包括運用地動儀為門店選址、運用數據銀行挖掘用戶需求、識別用戶狀態(tài)等;二是可觸達,即運用新零售生態(tài)系統(tǒng)打通通路,構建多維度觸達用戶的路徑;三可運營,即構建數字化運營體系,提升運營效率。
良品鋪子希望最終借助這一體系完成兩大使命,即對外提升用戶體驗,對內提高運營效率。
相比其他食品和快消企業(yè),良品鋪子平添數字化這一中心競爭力,并最終屹立于新零售風口,實現各個環(huán)節(jié)數據的打通。
回歸良品鋪子的過往,會發(fā)現這是一家不惜在技術上大手筆投入的公司。從成立不到兩年砸下千萬元樹立門店信息化管理,到后續(xù)攜手IBM、SAP和華為等科技巨頭,樹立倉儲信息化管理、供給鏈,以及全渠道和大數據整合、數字化門店。最近幾年,良品鋪子在信息化的投入每年曾經超越一億元,這在同行,甚至國際快消范疇均非常稀有。
正是這些信息化的投入,讓良品鋪子完成從傳統(tǒng)到O2O,再到新零售的晉級。
以今年雙十一為例,11月1日至11日期間,良品鋪子線下門店多端跨場景營銷,全面上線輕店鋪,實現2300家智慧門店線上運營。通過全域營銷招募會員32.8萬人,服務用戶239萬人,同比增長32.9%,智慧門店銷售突破2億,同比增長27%。
億邦動力研討院發(fā)布的《2018中國休閑零食研討報告》顯示,良品鋪子占據分明先發(fā)優(yōu)勢,在休閑零食品牌中全渠道銷量已延續(xù)兩年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