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生病了,果農(nóng)首先遭殃。10月27日《長江商報》消息說,自從10月20日四川廣元“蛆柑”事件發(fā)生后,湖北柑橘就再也銷不動;現(xiàn)在橘子拉到北方去,價格降低一半還賣不出去。果農(nóng)只能看著橘子哭;占湖北產(chǎn)量90%以上的溫州蜜橘最佳銷售期只剩一個月。如果事態(tài)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湖北柑農(nóng)的損失將達到15億元。
遺憾的是,一直到今天,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知名人士都還在激情澎湃地論證著“柑橘蛆蟲是否有害、能否食用”的話題。說起這個話題時,那架勢仿佛柑橘蛆蟲是自家養(yǎng)的龍蝦鮑魚。原四川省政協(xié)副主席辛文教授昨日依然表示:其實柑橘蛆蟲本來就不是什么大事,過分大驚小怪沒有必要。就好像吃飯吃出個蟲子一樣,是不是就不吃飯了呢?
教授果然是教授,生活邏輯都和常人不一樣:依我的經(jīng)驗(所知所聞所見),吃飯吃出個蟲子,還能把飯吃得一樣香甜的,實在鳳毛麟角。照這個說法,飯店酒家大可高枕無憂了——飯菜中的很多蟲子,都未必對人體有害,何必叫嚷著要賠償呢?
持有這樣論調(diào)的,還包括各色農(nóng)業(yè)科學專家,說柑橘大實蠅(它的幼蟲就是柑蛆)只為害柑橘類,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幼蟲從卵開始就在果實中長大,只吃果實,因此不會帶上外界的病菌病毒,市場上銷售的柑橘可以放心食用。
我深信專家教授說的都是事實,是真理,但是,請別忘記了:任何溝通都需要一個生活化的話語平臺,裝腔作勢的高調(diào)早就蒙蔽不了老百姓,更解決不了問題。柑橘蛆蟲,光是這個詞就比較惡心人了,但就是有專家不肯承認這個事實——所以解決問題的思路就出現(xiàn)了偏差??上?,市場是不說謊的孩子,消費者不是生物專家,而是情緒動物。買方市場里,消費者的挑剔無可規(guī)避。在這個商品審美化的時代,賣相不好的都難以成交,何況是蛆蟲。就譬如我,如果發(fā)現(xiàn)飯里有蟲子,寧可餓著這頓。
柑橘蛆蟲是有點令人心里發(fā)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問題無法解決。解決柑橘蛆蟲給消費者帶來的困擾,最佳辦法絕對不是給蛆蟲整容,或者給其認一個人氣頗高的老祖宗,而是你首先得承認蛆蟲的惡心,繼而通過扎扎實實的做法讓消費者看得到信心,讓市場對待售的橘子更放心。與其美化柑橘蛆蟲,不如多教教大家怎么辨別有無蛆蟲的橘子,給市場上的橘子勤體檢——這才是促銷,才是真正為果農(nóng)著想,才是真正站在消費者角度解開消費心理之結(jié)。
這年頭,拜專家經(jīng)常教誨我們“適量某某毒品吃不死人”所賜,消費者心里越來越脆弱,夸張點說可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招早不適用了,甚至很可能適得其反。坦蕩承認問題,細心解決問題,少說居高臨下、只講理論不顧實際的空話,這才是硬道理。別研究柑橘蛆蟲了吧,趕緊想辦法把好橘子送到消費者手中,贏得市場信心,果農(nóng)的淚才不會白流。一個意味深長的橘子,蘊含了太多值得反思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