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實驗室工作須重視的問題

   2008-12-02 中國食品網(wǎng)中食網(wǎng)7220

    實驗室工作是檢驗檢疫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總結日常工作使我們認識到,一個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需要由多方面去保證。以下幾個問題是實驗室工作者容易理解錯誤的問題:

    準確性與精確性的問題

    準確性是指結果要準確,與實際值相差不大,精確性是指結果重復性要好,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易混淆二者,試圖以精確性替代準確性的概念,比如,遇見一個異常結果,實驗人員喜歡重新檢測一次,觀測其重復性是否良好,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重復性好,只能說明精確性好,而不能說明準確性好,如果檢測方法,檢測儀器存在系統(tǒng)誤差,所有的結果比實際值都高(低),重復一次仍然會得出較高(低)的結果。要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就應該重視全面質量控制,分析前標本采集的時機、方式、保存、運送的過程,儀器的保養(yǎng),檢測干擾因素的控制,操作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等。儀器的精確性本身就是儀器的性能,與檢測的標本無關,更與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無關。

    敏感性與特異性的問題

    任何一個診斷指標,都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征,即敏感性和特異性,所謂敏感性,就是指其在診斷疾病的時候漏診的機會有多大(?。?,所謂特異性就是指該指標在診斷某疾病時,誤診的機會有多大(?。瑔为氁粋€指標,如果提高其診斷的敏感性,必然降低其診斷的特異性,換句話說,減少漏診必然增加誤診,反之亦然。因此我們要綜合衡量一個指標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個ROC曲線,通過曲線下面積確定指標的診斷效力,確定最佳的診斷值,即同時平衡好指標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理想的指標應該具有100%的診斷特異性和敏感性,但是這樣的指標是不存在的,單獨使用某指標去診斷疾病,必然有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也就是,必然出現(xiàn)漏診和誤診。

    異常結果與正常結果的問題

    很多實驗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視異常結果,對于異常結果,都會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證實,這是必要的。但對陰性結果,常會忽視,不予重視,其實從另一個方面去想:假陰性的結果將會導致漏診,造成把關不嚴。因此,對于陰性標本,尤其是一些臨界值標本,要特別注意分析當日的質控結果,最好能同時做1個臨界值附近的質控,最大限度保證“臨界值標本”不會漏診。

    參考范圍與診斷值的問題

    任何一個實驗室指標,都有其參考范圍,參考范圍的制定,往往是通過大規(guī)模的調查得出來的。如果一個指標是呈正態(tài)分布的,那么95%的可信區(qū)間就是其參考范圍,如果一個指標不是呈正態(tài)分布的,那么我們就需要把它轉化成正態(tài)分布后再確定其參考范圍,或者依靠統(tǒng)計學處理確定其參考范圍。這實際上意味著兩層意思:第一,有5%的人,某一指標屬于這5%的人群,但是他仍然屬于正常人群;第二,某人某指標高出參考范圍,只能說明他的指標與正常人不同,但是不能因此確定其患某病。目前實驗人員和主檢醫(yī)師普遍忽視參考范圍與診斷值的關系,忽視敏感性與特異性的問題,認為只要結果高出異常,就可以診斷某種疾病。

    怎樣理解質控作用的問題

    在日常工作中,實驗人員常有種很不好的做法,就是試圖用質控結果去說明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室內質控結果在控,就說明結果準確。對于質控,我們應該理性認識,首先,質控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的一種輔助手段,并不是決定性手段;其次,質控品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具備代表性,標本千變萬化,各種干擾因素都存在,質控做得順利,不一定代表標本順利,質控準確,不一定標本檢測結果準確;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現(xiàn)在所謂的質控,實際上就是分析中的質量控,但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質控,并沒有體現(xiàn)。所以,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需要由多方面去保證。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質控是一種必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更不是決定性手段。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