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餐廳后廚何時能經(jīng)得起“臥底”考驗?

   2022-07-22 工人日報6270
  據(jù)7月20日《新京報》報道,近日,記者在北京臥底兩家必勝客餐廳發(fā)現(xiàn),其后廚存在多種食品安全問題:食材不按時廢棄;將過期食材“化整為零”售賣;烹炸用油長期不更換,相關指標超標近一倍……目前,其母公司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發(fā)布聲明稱,已對涉事兩家餐廳閉店調(diào)查。
 
  知名餐飲企業(yè)本應帶頭遵守法律法規(guī),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產(chǎn)品和服務,結果其后廚里竟然藏著這么多見不得光的事情。
 
  過期食材不“過期”,并非個例。很多網(wǎng)友表示,餐飲店大多存在類似問題。比如,去年有媒體記者臥底大潤發(fā)超市濟南某分店,發(fā)現(xiàn)店員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隔夜肉,不新鮮的肉特價賣,產(chǎn)生酸臭黏液的肉沖洗后再賣,發(fā)臭變質的絞成肉餡兒或灌成香腸……
 
  2015年開始實施的修訂后的食品安全法被稱為“史上最嚴”。之后,相關部門又積極推動食品造假行為入刑。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又提出,用最嚴謹?shù)臉藴?、最嚴格的監(jiān)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
 
  然而,高壓態(tài)勢下,涉及食品安全領域的案件仍不在少數(shù),這暴露了當前食品安全保障制度的薄弱點:一是監(jiān)管部門的查處效率有待提高;二是對查出問題的商家懲戒力度不足。有企業(yè)信息查詢平臺上的資料顯示,上述新聞中涉及的一家餐廳今年3月便因操作間食品原料超過保質期,被有關部門沒收違法所得337.01元,罰款5萬元??梢?,其并未認真整改,這與違法成本較低有很大關系。此外,出于追求利潤和控制損耗成本,一些門店管理人員往往選擇鋌而走險。
 
  節(jié)約成本無可厚非,問題是不能把過期食品的隱患和危害轉嫁給消費者。守護“舌尖上的安全”,亟待法律發(fā)力。今年4月,成都高新法院公開審理一起火鍋店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付某某因授意店內(nèi)兩名員工將顧客食用后的廢油回收加工制成“老油”,再將“老油”添加到新鍋底中對外銷售,被當?shù)貦z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最終,付某某被判10倍罰款1376萬元,并獲刑10年。對該判例,網(wǎng)友們拍手稱快,這對商家來說顯然會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
 
  打造一個品牌、贏得良好口碑,需要長時間的積淀和堅守,但毀掉一個品牌也許一次“危機”就夠了。對此,涉事商家自然要徹底反思、整改,其他商家也要引以為戒。
 
  合力守護餐桌安全、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依然任重道遠。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