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納米食品:時髦未必安全

   2010-10-12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5410

    前段時間假珍珠粉事件讓消費者了解到一個詞“納米珍珠粉”,而稍微留心市場發(fā)現(xiàn),跟納米扯上關系的食品真是不少,不知何時起,納米成為食品行業(yè)內有助于營養(yǎng)消化吸收的代名詞。但日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fā)言人則表示,剛剛進行了有關納米食物的風險評估,結果顯示無法確定納米食物較傳統(tǒng)食物安全或危險,建議食物供應商應確保出售的產品可供安全食用。

    隨著納米一詞的普及,食品業(yè)界也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與納米搭邊的產品。現(xiàn)時應用于食物上的納米技術主要有幾方面:在食物包裝物件和薄膜加入納米粒子,以改善包裝材料的特性;以納米載體包裹食物配料和食物添加劑;加工處理和制備食物配料,使配料成為納米結構。但據(jù)了解,目前并沒有國際公認的納米技術定義,但通常指在原子級和分子級上控制材料大小和形狀的過程中應用的技術,一般涉及至少在其中一面尺寸介乎約1至100納米的結構。

    網上一款納米酒的推薦就自稱,該酒除了有一般白酒的活血化瘀功能外,還具有促進血循環(huán),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尤其是對中老年人養(yǎng)生保健有益,值得推薦。而在淘寶等網絡賣場也能看到,納米在食品尤其是營養(yǎng)品方面的相關產品著實不少。在淘寶上輸入“納米珍珠粉”就有1353個相關產品,而“納米鈣”也有162個相關鏈接。一位淘寶珠海賣家出售的300g/瓶裝納米鈣售價300元,同時宣稱因為納米技術的運用,與其他鈣片相比“明顯增進快速完全吸收”.

    但是這樣的說法則被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所否認。該中心發(fā)言人表示,現(xiàn)時食物中納米材料的準確檢測和相關特性還未確立,而有關應用納米的特性很多時候都無法核證,須依賴食物業(yè)界、生產商及市場銷售機構所提供的資料。

    據(jù)悉,根據(jù)分析結果,由于納米材料的特性變化很大,納米食品的安全性不能一概而論。目前并無有力證據(jù)證明納米技術衍生的食物或食物接觸材料較傳統(tǒng)對應食物或材料安全或危險,也未發(fā)現(xiàn)有事例證明吃了納米材料會有損人類健康。因此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建議食物供應商應確保出售的產品可供安全食用,不要出售未經安全評估的納米材料,而公眾則應保持均衡飲食,并向可靠食物供應商采購食物。

    而專家則認為,納米食品更多的是概念炒作。有食品工程方面的專家則表示,目前尚沒有納米食品的國家標準。要證明是納米技術衍生的食品,商家必須要憑借實驗數(shù)據(jù),然而相關實驗既貴也難做,很少有商家去做。“納米只是長度單位,沒什么神奇。”專家建議,食品還是天然為好。

【相關閱讀】
“納米食品”安全存疑

香港:納米技術應用于食物方面引起的潛在安全問題風險評估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