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媒體捅爆“化學火鍋”內幕,輿論嘩然之際,加強立法和監(jiān)管的呼聲可謂此起彼伏,問題是,單靠法律和監(jiān)管,杜絕得了化學火鍋、三聚氰胺們的泛濫嗎?
監(jiān)管,總有無法觸及的盲點;法律,總有無可奈何的事情---礦物油、蘇丹紅、福爾馬林和三聚氰胺之類的東西,根本就不應該出現(xiàn)在食品中!食品是什么?是給人吃的東西!倘若真的將所有想得到、想不到的物質都檢測一遍,檢測的費用已經(jīng)遠遠大于生產(chǎn)所能夠帶來的利潤!
由于道德約束的失范,我們已經(jīng)生活在恐懼之中---天知道,明天又會冒出怎樣不可思議的事情。法律,當然要嚴格執(zhí)行,否則無以震懾;監(jiān)管,卻不可能密不透風,因而總有漏網(wǎng)之魚---如果一粒米、一滴油、一碗面,管理者都要全程監(jiān)控,消費者都要眼見為實,那實在是社會不能承受之重。從根本上來說,只有重建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人人遵守基本的良心準則,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化學火鍋、三聚氰胺才可能壽終正寢。與此同時,國家機器也要肩負起重任,那就是真正地嚴懲責任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壞榜樣同樣如此,正是因為第一個造假者能夠得到其期待的利益而不是應有的懲罰,才會有后來者的絡繹不絕,終至泛濫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