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劉女士拿著春節(jié)朋友送的豬肉禮券到指定地點取肉時,驚訝地發(fā)現500塊錢的肉票只買了兩斤多的排骨和兩小塊豬腰子。什么豬肉這么貴?劉女士看了一眼價格表:普通肉餡100元/公斤;肚、肝、腰子、大腸等內臟160元/公斤;而像月牙骨、裙邊骨這樣整豬身上產量很少的部位竟賣出了316元/公斤的天價。
據稱之所以賣出高價,主要因為“一頭黑豬的生長周期至少都在12個月以上,全部以自然生長為主,而不用抗生素和激素”。豬肉既非山珍也非野味,卻如此天價,有多少人吃得起?也因此,“目前針對的主要是高端人群”,中低收入階層,恐怕只能敬而遠之。
其實,“至少都在12個月以上”的“生長周期”,于一頭豬,也不過是正常的生長規(guī)律。記得我早年插隊時,農民們都是年初買來小豬,養(yǎng)到年底出欄,不都是一年?當然,依現在的標準,一切都要速成,巴不得養(yǎng)上幾天就能賣錢,有幾人能耐心地養(yǎng)上一年?
于是當然要讓豬吃激素。事實上,不僅是豬,幾乎所有的禽畜乃至水產品吃激素,已是公開的秘密。而且即使水果,也如此這般地“加快”生長速度,比如前不久被曝光的北京市場上的芒果,基本上都用石灰藥劑催熟。
價格貴,不吃就是了,但難道吃不起天價肉,就得吃激素肉?無論是富人吃,還是窮人吃,其實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本來當然都是一樣的,而誰都知道,激素催大的豬肉,味同嚼蠟、少有營養(yǎng)也罷了,關鍵是影響健康甚至還有可能吃出人命。
如今人心浮躁,急功近利,追求效率和速度,養(yǎng)殖當然也不期望能“幸免”,但于食品安全,卻有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比如養(yǎng)豬,至少應該禁止使用催長的激素以及瘦肉精。其實,對畜禽的繁育、飼養(yǎng)等環(huán)節(jié),如果都能落實2006年就已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規(guī)定,也不可能會有“激素肉”。
“不用激素”不能只是316元/公斤天價豬肉的賣點,而是所有豬肉的起碼要求。天價肉凸顯出的,是“激素肉”的大行其道,以及其背后監(jiān)管的乏力,也因此尤其令人心生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