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在成都召開的全國質檢系統(tǒng)半年工作總結會議傳出消息,我國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食品生產企業(yè)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yè)的質量信用檔案建設.(7月24日新華網)
這一舉動,順應的是最近一段時間有關食品安全的熱點問題.業(yè)界普遍認為,食品安全問題走到了今天,能夠療救的最佳手段,就是誠信.隨之,什么"食品安全誠信是金"、"誠信責任缺失食品安全焉存"等等觀點呼嘯而來.仿佛一夜之間,有關食品安全那些備受詰問的法律,都退居二線了,而誠信與道德,則沖到了食品安全的前沿,成為最受關注的手段.
我們知道,誠信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yǎng)成的,那些釀成眾多食品安全大案的人,一定是道德缺乏者.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要是所有的食品商家都有了誠信,提高了道德素養(yǎng),食品安全一定就不是個問題了.但在這里,我們要問的是,怎樣才能讓無良商家們盡快改變長期以來積累的惡劣積習,一躍而成誠信之人呢?
應該說,在這一點上,質檢系統(tǒng)作為食品安全的排頭兵,做了大量的工作,諸如建立質量信用檔案,推進質量失信懲戒機制建設,完善信用記錄和"黑名單"制度等等.而且,質檢系統(tǒng)還制定了一個時間表,宣稱年底前完成質量信用檔案建設.
在很短的時間里,一個龐大的工程就將見效,體現(xiàn)的是效率.然而如今站在我們對面的食品安全問題,毫無疑問已經是病入膏肓了.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要想根除病根,不能一蹴而就,繁復的治療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是的,落在紙面的檔案,可以盡快建立,但要知道,誠信并不僅僅是一個檔案問題,而是需要深入內心的.以往,在很多問題上,我們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建立了一個紙面上的東西,就誤以為萬事大吉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以至于疏于管理,疏于監(jiān)督,甚至疏于處罰,最后,疏忽一點點累積,就成了無可挽回的錯誤了.
在食品安全方面,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那捅到了我們內心最柔軟處的免檢策略.為什么要免檢?就是因為相信.但就是很多我們相信沒有問題的企業(yè),把免檢當做一次偷天換日的機會,最后釀成大禍.而且不僅如此,我們還有一些質量安全認證體系,也是有著嚴格規(guī)定的.但最后,我們的這些說得極其嚴肅的信用標志在很多時候就是一個無用的裝飾物而已.
同很多領域一樣,在食品安全方面,我們從來不缺規(guī)定,而缺執(zhí)行.我們贊成建立質量信用檔案體系,但我們要說的是,要把建立檔案當做食品企業(yè)誠信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對于一些底子不好的企業(yè),信用和道德需要從頭培養(yǎng),要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思想準備.決不能走檔案建立起來就不管不用,靠企業(yè)自己完善檔案內容的老路了.
我們認為,不管是"黑名單"還是"紅名單",起了作用的才是"好名單".食品安全的保障,必須是兩條線守法和誠信.作為經營者,是食品安全問題毫無疑問的第一責任人,身上必須流淌"道德的血液".而政府部門,作為市場的"守夜人",也必須承擔起食品安全中硬性的法律保障責任.
在任何時候,誠信都不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而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法規(guī)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食品安全犯罪已進入刑法,這樣的強制動作,為食品安全誠信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法律是對不誠信的懲治,同時更是誠信形成的促進.所以在現(xiàn)實中,我們一定要用好規(guī)范經營和強力監(jiān)督這兩種法寶,從而在所有經營者的心里建立穩(wěn)固的誠信體系,讓老百姓的餐桌安全不再成為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