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對口支援西藏昌都30年來,藏東高原“一區(qū)三縣”(卡若區(qū)、丁青縣、貢覺縣、江達縣)農(nóng)牧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很多鄉(xiāng)村,藏民們一聽到天津口音就感覺親切,會笑容燦爛地熱情介紹起家鄉(xiāng)的新變化……
新民宿改變舊生活
在昌都市卡若區(qū)嘎瑪鄉(xiāng)里土村,往年要在外地打工的元丁俊美,今年卻一直在家,因為在天津援藏工作隊的幫助下,他家今年建起了嶄新的民宿。6月以來,他一直忙著接待外地游客。“這些新房都是援藏干部幫著建的,我們只要用心經(jīng)營好就可以了。”元丁俊美說,“以前我和兄弟們靠外出打工、制作工藝品賺錢,很辛苦?,F(xiàn)在多了5間客房、12張床位的民宿收入,家里的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我也可以留在家里照顧家人。我們?nèi)叶挤浅8兄x天津援藏工作隊。”
第十批援藏干部、昌都市卡若區(qū)委副書記、副區(qū)長劉輝告訴記者:“今年我們對該村投入1100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500萬元用來建設民宿。目前已打造9家民宿,共80張床位。考慮到村里還有一位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專長唐卡繪畫的92歲老人嘎瑪?shù)吕?,我們計劃對嘎瑪鄉(xiāng)進行文旅融合建設,爭取帶動更多老百姓吃上旅游飯、走上致富路。”
居住環(huán)境得到改善
“以前家里沒有廁所和淋浴,想洗澡要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到縣城里的澡房,往返至少兩三個小時。村里人一般一年也就洗兩三次澡。”今年33歲的卡若村村民洛松郎直對記者說,“天津援藏工作隊到來后,幫助我們改善居住環(huán)境。村里不僅有了柏油路、路燈,家里也有了廁所,裝了淋浴?,F(xiàn)在我們可以隨時在家里洗澡,特別方便,大人小孩都可開心了。”
在貢覺縣羅瑪村,天空湛藍,綠蔭滿庭,一座座農(nóng)家小院干凈整潔,混凝土鋪就的道路平坦開闊。54歲的桑布帶著記者來到他的新家——一座藏式風格的二層小樓。他說:“我們村以放牧為主業(yè),過去大家都是住帳篷。我們也想住這種固定的房子,以前也試著蓋過,但蓋不好。后來天津援藏工作隊幫我們建起了一座座小樓,村里人高興極了,非常感謝天津老大哥!”村民旺扎赤來告訴記者:“自從住進新房后,我們的生活品質(zhì)提升了,很多外村的人也愿意聯(lián)姻了。”
“之前的羅瑪村可是出了名的貧困村,村民的居住條件非常差。天津援藏貢覺工作組走訪村民時看到,當時的房屋都是用野外采集的原石壘起來的石墻,四面漏風。西藏的冬天非常冷,住在那樣的房子里連保暖都很難做到。”天津援藏工作隊相關負責人劉坡介紹說,“天津援藏貢覺工作組第一時間對接相關部門,進行羅瑪新村建設項目的論證、規(guī)劃、申報。天津援藏前指領導多次到羅瑪村調(diào)研指導,加快推進項目前期進度,讓羅瑪村村民可以盡早住上新家。”
2021年11月,貢覺縣啟動羅瑪村鄉(xiāng)村振興示范點建設項目(住房部分),項目總投資1998萬元,其中天津援藏規(guī)劃內(nèi)資金1710萬元,將原先由石塊和土坯搭建的民房拆除,參照貢覺縣桑珠榮村、幸福村、曲卡村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建成全新的房屋。項目共安置46戶農(nóng)牧民,總建筑面積6672.16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可極大地提升羅瑪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huán)境,進一步改善農(nóng)牧民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
為了讓村民盡快住上堅固結實的房子,天津援藏貢覺組抓緊建設進度。在天津援藏前指、貢覺縣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12月羅瑪新村建設項目竣工并通過驗收,全部村民住進新家。羅瑪村的改造給村民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xiàn)在的羅瑪村內(nèi),墻體干凈整潔,再也看不到雜物亂堆亂放、垃圾亂堆亂扔、污水亂潑亂倒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