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大米小米相遇記

   2025-03-13 河北日報7060
  “嘀”——3月8日中午,在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河北省代表團和黑龍江省代表團所在駐地,隨著一聲高壓鍋的跳鍵聲響起,正聊得興起的趙治海代表和聶守軍代表同時站起身來——由大米和小米做成的“二米飯”熟了!
 
  鍋蓋掀開,熱氣蒸騰,兩人不約而同地吸了吸鼻子,“真香”。
 
  蒸出這鍋融合著河北胚芽小米和黑龍江綏粳大米的“二米飯”,是兩位代表心心念念的一年之約。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雜交谷子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趙治海,被譽為“雜交谷子之父”。半生與谷結緣的他,帶領團隊自主研發(fā)培育出20多個“張雜谷”系列品種,累計種植4000多萬畝,遍布全國14個省區(qū),增產糧食逾40億公斤,還創(chuàng)下畝產811.9公斤的世界谷子高產紀錄。
 
  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趙治海代表遇到了知音——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綏化分院副院長聶守軍。黑土地上辛勤耕耘30年,聶守軍代表和他的團隊選育出綏粳系列水稻新品種70余個,填補多項國內空白,“綏粳18”更成為全國香稻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
 
  同樣來自糧食領域,兩位代表一見如故,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分別前,兩人約定:“明年咱們帶著各自的最新品種來,一起蒸一鍋‘二米飯’。”
 
  今年,兩位代表如期而來,完成了一年前的約定。
 
  “我這次帶來的是胚芽米,雖然看上去跟普通小米沒區(qū)別,但我們在加工過程中保留了外面的胚,它是可以長出胚芽來的。”趙治海代表捧出一把小米,認真給聶守軍代表講解:胚芽米在保留原有口感的基礎上,減少了加工過程中10%的糧食損失,而且更有營養(yǎng)。“我已經帶著多個學校的孩子們做過胚芽米的發(fā)芽試驗,讓小朋友們認識到怎樣才能吃得健康,怎樣更好地珍惜糧食。”
 
  聶守軍代表帶來的大米同樣不尋常。“它叫‘綏粳309’,是我們最新研究出的品種,嘗嘗就知道有多香了。”從吃飽吃好到綠色健康,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育種人也在與時俱進。聶守軍代表表示,水稻品種也會有退化過程,需要經常改進創(chuàng)新,選取最優(yōu)品種,讓老百姓吃到口感更好、更營養(yǎng)健康的大米。
 
  共同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牢,兩位代表訴說著各自的心愿。
 
  “讓谷子回歸主糧,種植到2億畝,這是我的谷子夢。”趙治海代表深情地說。
 
  “我最大的理想是讓每一寸黑土地,都種上我們選育的優(yōu)質高產水稻品種。”聶守軍代表憧憬道。
 
  期待新的一年大米、小米的品種培育都有新收獲,趙治海代表和聶守軍代表的手緊握在一起。“明年我們再相約”。(河北日報記者 韓莉 張晶)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