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今年川小麥有望增產5%以上

   2025-06-12 四川農村日報4700
  呈現“兩增一持平”現象
 
  穗數明顯增加
 
  每穗粒數略有增加
 
  粒重基本持平
 
 
 
  今年川小麥增產原因
 
  高產抗逆品種推廣
 
  先進栽培技術落地
 
  專家+大戶合作模式
 
  生長期風調雨順
 
  病蟲害顯著減輕
 
  
 
  6月5日,在綿陽市江油市維農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的倉庫內,新收獲的麥粒堆成幾座“小山”,麥香四溢。該合作社負責人張開蓮翻開賬本,讓他欣喜的是:同樣的種植面積,今年小麥產量較去年增加了6萬公斤以上。
 
  張開蓮介紹,他種植的 1200 畝小麥,在端午節(jié)前才全部搶收完。隨著小麥悉數歸倉,他的小麥生產告一段落。
 
  剛剛過去的“紅五月”,四川小麥是絕對的“主角”,小麥收割場景由南到北依次鋪開。記者從四川省農業(yè)農村廳獲悉,四川冬小麥收獲基本結束。據農情調度顯示,截至6月3日,全省小春糧油已收獲3819.8萬畝,其中小麥已收獲928萬畝,占播栽面積的99.1%。
 
  張開蓮的麥田只是一個縮影。記者從多種渠道獲悉,今年,四川小麥有望迎來一個豐收年。
 
  呈現“兩增一持平”現象
 
  在德陽市廣漢市連山鎮(zhèn)萬畝小麥高產示范片,經百畝實收測產,該示范片實收面積103.33畝,平均畝產達592.6公斤,最高畝產達688.9公斤。
 
  據了解,該示范片由國家小麥產業(yè)技術體系西南區(qū)高產栽培崗位科學家、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湯永祿及其團隊負責實施。湯永祿介紹,萬畝示范片里不同麥田之間長勢差異不大,整體長勢均勻,通過隨機抽取樣本,并進行百畝實收測產,最終測得產量非常接近萬畝小麥單產水平,反映了廣漢種植大戶的實際生產水平。
 
  今年麥收時節(jié),四川多地組織了小麥測產活動,一次次測產成績都指向一個共同的事實:小麥增產。
 
  在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經實收測產,高原小麥實收面積11.01畝,畝產量達640.9公斤。這一產量與當地小麥平均產量450公斤相比,大幅提升。在成都市大邑縣,經實收測產,小麥實收面積86.92畝,平均畝產達603.2公斤,持續(xù)刷新該縣種糧大戶對大規(guī)模小麥單產的預期。
 
  穗數、每穗粒數以及粒重是決定小麥產量的三個要素。從播種到收獲期間的小麥關鍵生育期,四川小麥專家們奔赴生產一線,在巡查麥田的同時,為種植大戶提供技術指導。湯永祿說,將專家們巡田的情況匯總,不難發(fā)現,今年四川小麥普遍呈現“兩增一持平”現象,即穗數明顯增加,每畝地較去年增加1萬至5萬穗;每穗粒數略有增加;粒重基本持平。“保守估計,今年四川小麥預計增產5%以上。”
 
  科技含量持續(xù)提高
 
  小麥增產背后,是一批高產抗逆品種和先進栽培技術的推廣落地,使四川麥田里的科技含量正逐漸增高。
 
  近年來,種糧大戶冷輯龍在廣漢市連山鎮(zhèn)流轉了300畝地種植小麥,連續(xù)多年平均畝產在500公斤以上,去年平均畝產達到530公斤以上。冷輯龍告訴記者,他的麥田高產秘訣很簡單,就是照葫蘆畫瓢,跟著專家學。因為鄰近湯永祿團隊負責的試驗田,冷輯龍成為第一批將專家攻關田技術“搬”到大田里的種糧大戶。
 
  小麥免耕帶旋播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等先進技術讓冷輯龍受益匪淺。“成都平原稻茬田塊黏、土壤濕、秸稈多,播種質量不高。通過免耕帶旋播種機,能實現一次作業(yè)就完成播種、施肥、整地等工序,在簡化作業(yè)工序的同時,還降低了成本,關鍵是播種出苗的質量非常高。”冷輯龍介紹。
 
  專家與種糧大戶緊密合作,推動專家田品種和技術轉化到生產田里的場景,在四川小麥產區(qū)隨處可見。
 
  在成都市大邑縣,四川農業(yè)大學小麥生理生態(tài)與栽培團隊有一塊固定的試驗田,通過與種糧大戶萬富旭合作,一項項先進的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正在逐步推廣。據了解,該團隊創(chuàng)新的稻茬小麥抗?jié)窀弋a智能化生產技術,有利于解決成都平原稻茬田的濕害問題,為成都平原小麥單產提升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在眉山市仁壽縣,該團隊還針對旱地小麥抗逆高產高效進行攻關,通過采用“蜀麥1958”“蜀麥1963”等早中熟品種,搭配集成的旱地小麥晚播增密早收全程抗逆化控栽培技術,能使小麥單產提升15%以上。
 
  “種糧大戶通過采用專家的品種和技術,獲得了更高的經濟效益,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就會更高,就能更好地將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充分發(fā)揮小麥生產潛力。”湯永祿坦言,隨著技術到位率的增加,四川麥田的科技含量也在穩(wěn)步提升,四川小麥單產提升的科技含金量正逐步顯現。
 
  “播種時沒有遭遇雨水天氣,出苗整齊,冬季沒有干旱影響。”湯永祿告訴記者,從去年年底播種,直至今年5月收獲,每個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氣溫、雨水都有利于小麥生長,可以說四川小麥經歷了一個風調雨順的生長期。
 
  除此之外,今年四川小麥的病蟲發(fā)生面積和危害程度顯著輕于常年和去年,大面積生產難覓主要病蟲的蹤影,也是奠定四川小麥豐產的關鍵因素之一。(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燦紅)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