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類制品是指以谷類、薯類、豆類等植物為主要原料制成的產品,包括粉絲、粉條等等。
正常的淀粉類制品具有各自品種固有的形態(tài)和色澤,不酸、不粘、不發(fā)霉、無變質、無異味、無雜質、口感無砂質。粉絲有豆類、禾谷類、薯類和混和類幾種,其原料決定了粉絲的質量,不同原料生產出來的粉絲其顏色是不一樣的。在豆類粉絲中,以綠豆粉絲品質最佳,它的顏色潔白光潤,在陽光直射下銀光閃閃,呈半透明狀;蠶豆粉絲雖也潔白光潤,但不如綠豆粉絲細糯,有韌性;其他雜豆粉絲外觀色澤白而無光,質量與蠶豆粉絲相近; 以玉米、高粱制成的禾谷類粉絲,色澤淡黃;薯類粉絲色澤土黃,暗淡不透明;甘薯粉絲色土黃,暗淡,過濾不凈的呈灰銹色;土豆粉絲微黃色;木薯粉絲灰白色;山芋粉絲是本色淡青灰。正常粉絲的色澤略微偏黃,接近淀粉原色。那種特別白、特別亮的粉絲最好不要購買。有個別企業(yè)在粉絲中使用二氧化硫,使產品看上去特別漂亮,而其二氧化硫大大超過國家標準規(guī)定值。在淀粉制品衛(wèi)生標準及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中規(guī)定,粉絲類產品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0.1g/kg。另外,將粉絲點燃,合格的粉絲燃燒的時候應該有黑色的碳,并且有多長的粉絲就應有多長的碳;毒粉絲燃燒就像蠟燭燃燒時一樣,沒有炭殘留,而且還會伴隨著很大的響聲。消費者在購買粉絲時要從外觀上加以鑒別,凡是手感柔韌、有彈性、粗細均勻、無并條、無酥碎的是真品。由于劣質粉絲一般是以綠豆粉摻以豌豆、蠶豆粉為原料,也有的干脆加玉米淀粉,這種粉絲易斷、易糊,所以消費者在辨別粉絲真假時必須從色澤、質地等方面入手,購買時要仔細,避免購買假品。傳統(tǒng)粉絲制作過程中,加入了0.5%的明礬,明礬主要起凝固作用,可使粉絲、粉條不粘連、不渾湯。明礬中含有鋁,吃多了易在體內形成慢性積累,發(fā)生鋁中毒,但消費者在日常中所食用的粉絲攝入量遠遠不會導致中毒,所以消費者可放心食用淀粉類產品。2003年國家新制訂的《淀粉制品衛(wèi)生標準》中規(guī)定,淀粉類制品總砷:≤0.5mg/kg;鉛:≤1.0mg/kg;黃曲霉毒素B1:≤5.0μg/kg;二氧化硫殘留量:≤0.1g/kg。而對于直接入口的即食淀粉類制品,其微生物指標應控制在:菌落總數:≤1000cfu/g;大腸菌群:≤70MPN/100g;致病菌:不得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