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地球村“清汞行動”的啟動儀式上,專家呼吁,日常生活中要慎用含汞產品與食品,減少生活中與含汞物質的接觸。比如,盡量使用無汞溫度計、節(jié)能燈,補牙時使用樹脂材料來代替汞,食用水產品時也盡量選擇低等生物,如食草的魚等。
汞,也稱水銀,是一種自然存在的化學元素,也是一種有毒物質。人體內汞含量超標,會引起心臟功能、肝功能、神經功能等多方面的疾病,其中大腦是最主要的受害器官。
常溫下,如果一支普通的體溫計被打破,其外泄的汞全部蒸發(fā)后可以使一間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間內的空氣汞濃度超出最大允許濃度的2000多倍。我們有可能用掃帚掃除地面的汞滴,這樣只會增加了汞擴散的機會;我們也有可能使用吸塵器,但吸塵器的熱量會使液態(tài)的汞滴變?yōu)檎羝鴵]發(fā);而用水洗滌被汞污染的器具,汞就會隨著水流向外部環(huán)境。
為此,專家提示了生活中正確處理汞的方法:人和寵物應立即離開現場,打開窗戶至少兩天;關掉所有的加熱裝置,以減少汞的蒸發(fā);清除者應戴上手套,用手電筒的光亮使汞“珠子”發(fā)出反射光而找到散落的汞;汞濺落在硬物表面用硬紙板收集,在軟物表面則將其污染部分割除,再用膠帶收集細小汞滴;聯系有關環(huán)保機構對收集的汞廢物做專門處理。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