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這部法律將從今年11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的通過,讓人們對改善我國食品安全現(xiàn)狀又生起了新的希望。
可是,當仔細了解這部法律的內容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部法律和已有的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一樣,雖然規(guī)定了哪些行為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中必須令行禁止,但是,法律并沒有拿出比以前更有效的措施,來保障法律的執(zhí)行。
如何讓食品安全的管理變得更加有效?立法當然是重要的,但比立法更迫切的是,要通過完善管理手段,尋找到撬動改善食品安全的杠桿支點。從國內外的經(jīng)驗來看,完善管理手段最有效的措施,不是我們一貫強調的從生產源頭抓起,而是從流通的末梢抓起,具體地說,就是從農產品流入千家萬戶的商場抓起。
同世界其它國家相比,我們的農產品和食品安全標準并不算高,指標也不算最多最細。但別人是如何管好的呢?我們不妨看一下國外的經(jīng)驗。以歐盟為例,從今年1月1日開始,歐盟實施新的《歐盟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guī)》,新標準比以前標準大幅提高,比如說茶葉中的廣譜殺蟲劑硫丹的殘留限量從30毫克/公斤調整為0.01毫克/公斤。再以日本為例,今年5月,日本將施行《食品中殘留農業(yè)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針對進口食品、農產品中可能出現(xiàn)的734種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明確設定了近5萬個暫定標準。面對如此嚴苛繁雜的標準,他們不是去管原產地的制造商,而是對內嚴管銷售商,對外嚴管進口商。出了問題,就對他們課以嚴厲的懲罰。受到了懲罰,蒙受了損失,這些商家自然會向上游追溯。
現(xiàn)在,我們的法律懲罰對象往往是生產商和制造商,而商家往往以不知情而逃脫干系。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往往是掛一漏萬,收效甚小。究其原因,這不僅是因為政府行政資源有限,更是因為這種管理和處罰沒有觸動違法的利益鏈。如果我們能夠集中有限的力量,狠抓流通環(huán)節(jié)的末梢,一旦在商場發(fā)現(xiàn)問題食品,加大對管理和處罰力度。這樣一來,商場自然會沿著批發(fā)商、生產商、原料供應商進行層層追溯,因為利益的驅使,這種追溯的力度,要比政府查處的力度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在這方面,國內有相當成功的范例,這就是輸港的生鮮食物。香港對輸港食品的要求非常嚴格。香港對內地的供應商提出了嚴苛的要求,而供應商則把這種要求傳遞到各個生產基地,大家嚴格按照衛(wèi)生標準進行生產,隨時接受有關部門的檢驗。就是這樣,在內地食品問題多多的情況下,港人還能保持從內地進口農產品的信心。我們相信,如果我們也能把流通的末梢牢牢管住,那么,食品安全也會步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可是,當仔細了解這部法律的內容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部法律和已有的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一樣,雖然規(guī)定了哪些行為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中必須令行禁止,但是,法律并沒有拿出比以前更有效的措施,來保障法律的執(zhí)行。
如何讓食品安全的管理變得更加有效?立法當然是重要的,但比立法更迫切的是,要通過完善管理手段,尋找到撬動改善食品安全的杠桿支點。從國內外的經(jīng)驗來看,完善管理手段最有效的措施,不是我們一貫強調的從生產源頭抓起,而是從流通的末梢抓起,具體地說,就是從農產品流入千家萬戶的商場抓起。
同世界其它國家相比,我們的農產品和食品安全標準并不算高,指標也不算最多最細。但別人是如何管好的呢?我們不妨看一下國外的經(jīng)驗。以歐盟為例,從今年1月1日開始,歐盟實施新的《歐盟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guī)》,新標準比以前標準大幅提高,比如說茶葉中的廣譜殺蟲劑硫丹的殘留限量從30毫克/公斤調整為0.01毫克/公斤。再以日本為例,今年5月,日本將施行《食品中殘留農業(yè)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針對進口食品、農產品中可能出現(xiàn)的734種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明確設定了近5萬個暫定標準。面對如此嚴苛繁雜的標準,他們不是去管原產地的制造商,而是對內嚴管銷售商,對外嚴管進口商。出了問題,就對他們課以嚴厲的懲罰。受到了懲罰,蒙受了損失,這些商家自然會向上游追溯。
現(xiàn)在,我們的法律懲罰對象往往是生產商和制造商,而商家往往以不知情而逃脫干系。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往往是掛一漏萬,收效甚小。究其原因,這不僅是因為政府行政資源有限,更是因為這種管理和處罰沒有觸動違法的利益鏈。如果我們能夠集中有限的力量,狠抓流通環(huán)節(jié)的末梢,一旦在商場發(fā)現(xiàn)問題食品,加大對管理和處罰力度。這樣一來,商場自然會沿著批發(fā)商、生產商、原料供應商進行層層追溯,因為利益的驅使,這種追溯的力度,要比政府查處的力度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在這方面,國內有相當成功的范例,這就是輸港的生鮮食物。香港對輸港食品的要求非常嚴格。香港對內地的供應商提出了嚴苛的要求,而供應商則把這種要求傳遞到各個生產基地,大家嚴格按照衛(wèi)生標準進行生產,隨時接受有關部門的檢驗。就是這樣,在內地食品問題多多的情況下,港人還能保持從內地進口農產品的信心。我們相信,如果我們也能把流通的末梢牢牢管住,那么,食品安全也會步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