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昨天的《信息時報》報道,11月15日,廣州市工商局發(fā)出禁令,從即日開始,全市禁止向消費者出售鴨蛋。不管是紅心鴨蛋還是黃心鴨蛋,不管是在批發(fā)零售市場還是餐飲市場,一律禁止銷售。但16日,廣州市工商局消保處表示,目前暫時停售范圍仍僅限于紅心鴨蛋,并沒波及黃心鴨蛋。
既然未波及黃心鴨蛋,記者調查時為何發(fā)現(xiàn)廣州市內多家超市,無論紅心鴨蛋或是咸鴨蛋都不再有賣呢?放下這個疑問不提,假若有關部門真的如此處理,就顯得過于草率了。紅心鴨蛋比黃心鴨蛋每斤要貴兩毛錢,由于紅心鴨蛋是喂鴨子“紅藥”的結果,其喂養(yǎng)成本要高于普通鴨蛋,也就是說,普通鴨蛋含蘇丹紅的幾率是非常低的。退一步說,即使有關部門懷疑普通鴨蛋也可能有問題,就應該盡快進行檢測,根據(jù)檢測結果再做決定,否則,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停售,就可能給養(yǎng)鴨戶帶來巨大損失,同時,也給喜歡吃鴨蛋的消費者帶來不利影響。
事實上,就連紅心蛋也不全是有問題的。比如,廣東省電白縣的紅心鴨蛋,就是當?shù)匾粋€著名的品牌。在廣州封殺紅心鴨蛋之后,電白縣的養(yǎng)殖戶由于受到株連紛紛喊冤:“我們在海邊放養(yǎng)的鴨,生的蛋從來就是紅色的!”原來,南方和北方的養(yǎng)鴨方式不同,南方多為在海邊放養(yǎng),而北方則多是圈養(yǎng)。放養(yǎng)的鴨子可以吃漲潮退潮時留下的小魚小蝦,而圈養(yǎng)則多喂飼料(《羊城晚報》11月16日)。遺憾的是,每當某種問題食品成為社會的焦點,好的食品總是跟著受株連,連“申冤”的機會都沒有。
在問題食品出現(xiàn)后,如何做到在徹底清剿問題產品的同時,又保護好優(yōu)質產品,這個關系有關部門似乎一直沒能理順。
事前無動于衷,事后草木皆兵,是有關部門在面對食品危機問題時常走的極端。在媒體報道以后,有關部門為了洗刷自己不作為的指責,全力出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果走另一個極端,不僅無助于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引發(fā)新的問題,帶來大面積損失。
由于有關部門在處理“紅心蛋”事件時,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已經給外界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號,即紅心鴨蛋都是有問題的。11月14日,韓國食品藥品廳決定回收正在國內流通的中國產咸鴨蛋,檢查是否含有蘇丹紅色素。截至本月12日,韓國先后19次進口咸鴨蛋,數(shù)量達8.9019萬公斤,價值約達10.9189萬美元(《法制晚報》11月15日)。這對于我國的養(yǎng)殖戶無疑又是一個打擊。
人們之所以會本能地放大“紅心蛋”的危害,根源在于對有關部門的不信任。如果有關部門事先認真負責,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影響面積遠不至于這么大。事實上,在“紅心蛋”事件中,那些養(yǎng)鴨戶也是受騙者,一些不良商人以高價誘使他們給鴨子喂“紅藥”,這些養(yǎng)殖戶自己也經常吃“紅心蛋”,如果當?shù)赜嘘P部門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講明“紅藥”危害,對不良商人進行處罰,不僅危機事件可以避免,當?shù)匦列量嗫鄻淞⑵饋淼镍喌捌放埔部梢员H?/p>
一次食品危機毀掉一個品牌乃至一個行業(yè)的悲劇一再重演,充分暴露出有關部門在應對、處理危機事件時的急功近利,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反思。